頂尖科學家匯聚 科研成果眾多
學者:澳高新科技發展底氣足
【本報消息】澳門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探討澳門科技發展,有學者認為本澳科研成果眾多,亦有不少由高校與企業合作成果轉化的科技產品;科學館亦表示社會對科普氛圍及科普教育的重視有顯著提升。
澳門科技大學創新工程學院教授韓子天、澳門大學科技學院機電工程系副教授黃承發、澳門科學館館長邵漢彬擔任主講嘉賓。
大灣區科創新節點
韓子天稱,高新科技發展離不開高等教育發展,澳門高等教育科研相關師生有五至六萬人,佔人口總量約一成,形容澳門已是一座“大學城”,且已匯聚不少頂尖科學家。
本澳有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本澳亦是大灣區四個科技創新節點之一,高教水平領先珠江西岸,不少當地企業希望與本澳高校相關團隊合作,本澳科研成果眾多,如“澳科一號”衛星,生物醫藥包括疫苗、醫學檢測手段,機械人等。
航天科技可以商業化發展,如商業性質的航天旅行等,往後發展潛力高。又形容本澳在生物醫藥方面頗強,澳科大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團隊下研發改良版板藍根,加強抗病毒功效,目前只在澳銷售。
科技發展前景廣闊
黃承發指出,目前本澳發展科技的前景及機會,是回歸以來前所未有的好。本澳芯片設計領先世界水平,日常生活用到的電器、電視都有採用澳門設計的芯片。澳門科技人才的培訓有賴特區政府多年以來透過教青局、科學館、本澳學校的扶持,令本澳科技的培訓已由基礎教育開始,現時澳門發展高新科技有底氣。
他稱,本澳有不少科技成果轉化產品,如澳大研製的“泡沫水泥”對建造業有很大幫助,在施工環節較難的地點如縫接位可做到較好的工藝,居民日常生活中已有不少由高校與企業合作成果轉化的科技產品,亦有不少智慧城市產品得以應用,如長者公寓中的樂齡科技。
邵漢彬表示,近五至十年本澳科普氛圍有顯著提升,政府、學校、家長以至社會大眾對發展科普重視,科技教師團隊素質提升,教青局支持學校及科學館開展很多不同形式科普活動和系列比賽,這些平台為科普推廣帶來很大的基礎動力,令科學館成為科普的校外教室。
青年科技村獲成效
對於有居民關注“青年科技村”科創人才培養計劃的培訓進展,邵漢彬稱,“青年科技村”由國有企業、內地科企以及本澳四所大學的教授帶領學生,每年招收一百名學生,由教青局與各校協調,依學校規模分配名額,由學校自行在初三升高一的學生中選出參與,旨在早培育、早發展潛能、早成才,提到計劃成績不俗,開展首年已有學生參與大灣區網絡安全比賽並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