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結束的不是生命而是痛苦
每當看到自殺新聞,感到唏噓的同時,也不禁叫人思索,這個社會或個人層面而言,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前陣子,報讀了一個合共十二小時的“精神健康急救基礎課程”,這本《精神健康急救手冊》便是該課程的配套讀物。“精神健康急救”此概念源自澳洲,這並非一項專業評估、治療或診斷的醫療行為,而是旨在讓學員辨識常見的精神健康問題和認識介入的方法,若遇上當事人出現情緒困擾或精神健康問題,在他未得到專業人士協助前,如何提供初步的援助。
即使近年人們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已有所提高,但對精神病患者的各種誤解、歧視仍然不少。有關身體上的殘疾,人們一般較易直觀地理解,書中舉出兩例,若將精神病和生理疾病的影響作對比,便可較易明白精神疾病所造成的殘障程度:一,中度抑鬱所造成的殘障程度大致等同慢性乙型肝炎、復發性多發性硬化症或者嚴重哮喘所造成的殘障;二,嚴重的創傷後壓力症所造成的殘障程度大致等同下肢癱瘓。
精神健康急救一共有五項重點工作,也是課程和這本書不斷重複強調的ALGEE。A(Approach):接觸當事人、評估和協助處理危機;L(Listen):非批判性聆聽及溝通;G(Give):給予當事人支持以及提供資料;E(Encourage):鼓勵當事人尋求合適的專業援助;E(Encourage):鼓勵尋求其他支援。精神健康問題林林總總,一個短短十二小時的基礎課程自然無法包括所有,這本《精神健康急救手冊》主要集中闡釋如何應用該五項重點工作ALGEE於以下幾類精神健康問題:抑鬱症、焦慮問題、物質濫用問題、重性精神病及賭博問題。其中“非批判性聆聽及溝通”可以在整個急救過程中應用,這聽起來不難,但回想課程中的預設情境角色扮演環節時,當在溝通對話過程中實際執行“收起主觀想法和意見”時,不少人都表示並沒想像中容易,需要聆聽者時刻提高該意識。
這套精神健康危機的急救指引,是根據澳洲、加拿大、愛爾蘭、新西蘭、英國、美國六個地方中,曾經歷精神健康問題人士、照顧者、臨床心理學家及精神科醫生等專家的意見及共識,而制定的一套國際性指引。書中介紹了當面對精神健康危機時,應如何協助當事人,是一本具有相當實用性的操作手冊。這些危機包括了︰自殺念頭和行為、自我傷害、驚恐性發作、經歷創傷事故、重性精神病病發、酗酒、濫用藥物、暴力行為。
世界衞生組織於二〇二一年公佈的一些數據表示:每年有超過七十萬人自殺身亡;自殺未遂人數是自殺死亡人數的許多倍,在一般人群中,自殺未遂是最大的自殺風險因素;二〇一九年自殺是十五至二十九歲人士的第四大死因。
企圖自殺的人不是想結束生命,而是想結束痛苦。專業人士的專業協助固然重要,但在“遠水未救到近火”之前,身邊人及時的聆聽與支持尤為重要,這是當時修讀這基礎課程的一大感受。即使我們未必有足夠信心可以幫助到別人,至少正面認知從而減低因無知而造成可能的傷害,也是有意義的。這本書(這個課程)並不只適合關心這個議題的人或教師、社工這類特定人群,衷心希望這類課程能更具普及性,甚至列入學校教程,讓學生在青少年生涯中,至少有一次機會認識精神健康的重要及對精神健康急救這概念有所認知,畢竟同儕間的互助很多時有更大的效力。政策制定者更積極地推廣工作亦十分重要。在澳門,一些社福團體及大專院校不定期地舉辦相關課程,香港心理衞生會在香港亦定期舉辦課程,有興趣人士不妨進一步上網找查課程資料。
亞 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