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6版:閱讀時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與嫉妒共舞
想要結束的不是生命而是痛苦
《吸引力法則》
《狼道》
《接住受苦的心》
斷捨離女王親授訣竅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6月23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與嫉妒共舞



《嫉妒所未知的空白》 作 者:安妮 · 艾諾 出 版 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2年11月

    與嫉妒共舞

    亞里士多德曾在《倫理學》說,嫉妒是指人在不應該的程度和方式上,對於那些比自己更成功或更好的人感到痛苦和憤怒。這種痛苦和憤怒並不來自於任何實際的損失,而僅僅是來自於其他人的成功和幸福。為什麼人們會對自己無真實影響的人存在着嫉妒感?當孩童脫離家庭的庇佑並踏入社會後,必須在二十到五十歲間交出一份與同齡人相仿的成績表,人們之間便存在着大大小小的比較,尤其容易嫉妒身邊的人,如在兄弟姊妹、同事或同學身上。因為這群人的生活方式與自己相似,人在心理上便自動地認為對方與自己的發展與際遇應無太大差異,但當這群人比自己獲得更多的時候,內心便會不平衡。

    這種焦灼的情緒發生在人與人的關係中更難令人釋懷。安妮 · 艾諾的《嫉妒所未知的空白》,以三個人的情感關係去剖析嫉妒的情感變化和所衍生的情緒行為。因前男友結識新歡,安妮便出現了羨慕、自我懷疑、不甘和憤怒等情緒,種種負面的想法佔據了她的自我。她無法接受他人得到自己往日的快樂和溫暖,也無法面對他人擁有幸福的未來,即使此事與自己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或利害關係,又或者明明是自己親手放棄的機會,但仍是會因為他人獲得而感到痛苦和不服氣,僅僅是因為他人擁有,而自己卻沒有。

    心理學家維雷娜 · 卡斯特曾提及因為嫉妒的自我價值太低,所以當人產生嫉妒的情緒後,便會迫切地把這感受轉嫁出去,也把責任歸咎於他人身上。書中的安妮有段時間不斷萌生破壞前男友和其新歡之關係的想法,認為是因為新歡,所以前男友才放棄他們之間的美好回憶,在她內心已認為此事已經沒有辦法改變了,為了緩解這種痛苦的感覺,便把這份痛苦加在他人身上,不甘心地希望自己擁有的甜頭比別人的更多更好,把“加害者”的身份套於他人身上。

    相信這些情緒在日常中很是常見,縱使情緒未達至最糟糕的狀態,我們不多不少也曾出現不滿意、不心服的情緒,即使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仍是會止不住地針對某人和某事。如何應對嫉妒也許是人生課題之一,因為此情緒除了產生剝奪他人快樂的想法外,對自己也會產生強烈的自卑和焦慮,一些人為了平衡自己,嚴重的更會出現傷害他人、破壞社會秩序等行為,在新聞上也不乏這些案例。

    嘗試表達和釐清內心想法是不錯的緩解方法,安妮便是以寫作的方式來減輕種種不好的感受,嘗試在過程中整理內心思緒,找回自我,把沉浸在嫉妒情緒的自己解放出來。因為嫉妒本是慾望引申出來的感覺,很多時候我們先是把這種情感顯化成行為表現出來,不斷加深,直至自己走不出來,從沒想過究竟自己不滿什麼,又或是不甘心之處在哪。

    過去的教育方針上,孩子被告知成長後都該成為陽光積極的人,但踏入成人世界後卻發現生活中有不少挫折和失敗,尤其是與其他同齡人在同一圈子生活時,人就會不自覺的相互比較,這讓我們開始懷疑自己和這個社會。無視或壓抑並不是理想的處理方法,只會把自己推至臨界點。叔本華曾指出當人看到他人的快樂和財富後,就會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帶來的痛苦,這種痛苦是無法漠視的,所以才要學習面對與和解。當我們了解到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事物,又或是從嫉妒主體身上找到該努力的方向,才是嫉妒這種情緒存在的價值。

    玥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