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的清晨
那是去年十二月中,筆者隨澳門筆會到惠州採風。原以為只有好客的東道主,沒想到,寒流也南下來迎接我們。儘管如此,翌日早上六時多,我還是踏出位於惠州西湖邊的賓館,帶着相機去“掃街”。
天剛矇矇亮,街燈依然亮着,熬了一宵的橙紅睡眼。街上行人稀少(圖一),但真正的“掃街”英雄——勤勞的環衛工人已冒着寒風在打掃了。店舖大都關着,只有個別食店亮着燈準備開門營業。一家賣小籠包的舖子,點心車連着蒸爐放在門前,一團團濃濃的白煙裹着疊起的點心籠,彷彿冬日曠野上空的雲團,在寒氣的催谷下,不住地向上騰挪舞動,要為清晨的街頭開闢一片溫暖的領地(圖二)。
折入一條小街,熹微的晨光中見到一個小市集。走過去看,賣水果的,賣蔬菜的,賣肉賣雜貨的(圖三),都在忙着開檔,零星的顧客聚在攤檔前閑聊着。想來應該是做街坊生意的,都是熟人。
逛着逛着,赫然見到一座巍峨城門,寫着“朝京門”(圖四),立時加緊腳步走去。穿過城門洞,眼前豁然開朗,原來已到了江邊。回澳後查資料,“朝京門”始建於明朝洪武三年(一三七○年),是惠州最堅固的城門,被譽為“惠州天塹”,歷明清至民國,終在戰火中毁壞。現時的城門是市政府於二○○六年重建落成的。
朝京門對着的便是東江,不遠處惠州大橋橫跨兩岸。沿着岸上行人道走,見到一位大爺蹲在水邊整理漁網,沒多久,他先在左邊一頭放下網,沿着水邊一路往右走一路下漁網(圖五)。哈,居然在東江邊碰到“漁翁撒網”。可惜我要趕返賓館,不然真想留下來看看大爺的漁獲成績。
不過,我知道,這個惠州的清晨,自己是收穫滿滿的。
圖/文:黃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