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16版:攝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旅遊塔影蹤
嬉笑怒罵 皆成紀實
惠州的清晨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6月22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嬉笑怒罵 皆成紀實

杜 然


常 識 馬田 · 柏亞

    嬉笑怒罵    皆成紀實

    嚴肅、認真、以黑白相片反映事件真相,大概是一般人對紀實攝影的既定印象。但對於英國攝影師馬田·柏亞(Martin Parr)而言,從拍攝內容到表現手法,“紀實攝影”從來沒有唯一的範本。當攝影主流偏愛黑白,他偏要以彩色紀實;當攝影同行批評他是業界異類,他一於少理,繼續以他獨有的攝影手法,呈現在全球一體化之下,物慾橫流的跨國眾生相。

    大約十年前,柏亞在香港舉辦個人攝影展。展覽內容除了一些他的舊作,還有他從香港之行的相片中,精挑細選了三十張用作展覽,其後亦將這批作品結集成《Hong Kong Parr》。對於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來說,柏亞鏡頭下的香港,盡是平常不過之生活場景:有人在渡輪上看報紙、在馬場用望遠鏡觀看賽事、 到墳場拜山、亦有內地自由行旅客到廣東道名店門外大排長龍、在著名觀光景點打卡等等,這一幕幕看似平平無奇的生活剪影,透過柏亞這位外國人的視角,卻拼湊出另一種饒有趣味的香港印象。

    《Hong Kong Parr》延續柏亞以往的藝術風格,詼諧之餘不失諷刺意味。若要跟其以往舊作相比,這位攝影師對香港可算是相當客氣,因為他的老頑童作風,隔了一道文化鴻溝,幽默和侮辱,就如天才與白痴,不過是一線之差。柏亞的攝影語言辨識度極高,視覺上色彩鮮明,時而將飽和度推至極致。他相片中的人物,大部分是英國的平民百姓,有時他更似是一個為老不尊的鹹濕伯父,總愛將鏡頭對準相中人的外貌和體態,然後肆無忌憚地用近鏡拍攝,在自由和私隱的灰色地帶之間遊走。但柏亞一直強調,自己從來認真拍照,但當他選擇以娛樂大眾的形式,探討相片背後的社會文化現象,很多人便以為他鬧着玩。這種標奇立異的做法,不止顛覆大眾對紀實攝影的主觀印象,就連一些攝影同行亦看不過眼。一九九四年,柏亞成為馬格蘭攝影社的全權會員,便引起不少會員反對。

    面對異議,柏亞不以為然,繼續我行我素。在他眾多攝影集之中,《常識》針砭時弊的啜核指數,可謂數一數二。從一九九五年開始,柏亞花了前後四年,在英國和其他歐美國家,以全球消費主義為主題,拍攝超過三百五十幅相片,並將部分收錄在《常識》攝影集。一九九九年,《常識》系列的作品,在全球十七個國家,共四十一個場館同時展覽,為柏亞創下一個健力士世界紀錄。

    有別於主流紀實攝影的拍攝手法,柏亞採用微距鏡頭,色彩飽和度極高、顆粒感極其幼細的菲林,再在不分晝夜的情況下,盡情使用閃光燈,務求捕捉在消費文化影響之下,西方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點滴。沒有一般攝影集版面設計的留白和文字,在讀者眼前的,全是色彩鮮艷、時而感覺刺眼、甚至教人視覺疲勞的相片,是翻開《常識》的第一印象。柏亞刻意從視覺效果和主題意念的角度,將攝影集左右兩邊的相片配成一對。無論是一隻戴上七彩太陽眼鏡的小狗,配上一個個五顏六色的甜甜圈;抑或是一個為了享受日光浴而曬傷皮膚的男子,配上另一邊在肉店鈎着的鮮紅色肉排,柏亞都以他一貫的英式幽默,笑看西方社會過度消費的種種經濟和文化現象。就如《常識》的封面相片,地球就如一個錢箱,即使狹長的投幣口早已鏽跡斑斑,但人類依舊樂此不疲,忙於餵食這個物慾無限的有限世界。過度消費造成過度浪費,這個星球早已吃不消,如此顯然易見的客觀事實,也不過是常識。

    撰文:杜  然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