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5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三水同鄉會續開拓創新
潮屬社團敬老聯歡熱鬧
廣西總工會訪九澳護養院
菩提荷花展慶回歸廿五周年
路環區幸福家庭月啟動
婦聯東莞愛國教育收穫豐
華藝風貌嘉年華弘中華文化
無人機教研會訪中聯辦交流
多職父母需Me Time
祐社親子包粽送暖長者
視助會為會員慶生賀節
葡官員晤澳團體促文體交流
聖中校友會改選領導層
粽粽樂工作坊編織竹船
工聯台社籲防暑期工陷阱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5月9日星期五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6月10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多職父母需Me Time

悅 鳴

    多職父母需Me Time

    近日鄰埠有媽媽在圖書館陪七歲女兒溫書時,多次掌摑女兒及“爆粗”,惹來社會熱議。傳統觀念影響,現今社會尚有父母認為管教子女,舉凡不聽話就要打、要罵,上述事件再次讓大眾反思父母的懲戒權界線,以及教導子女的正確方式。

    時下不少父母均盡力供應兒女生活所需,這本是父母天職,但過度供應易使孩子沉溺於物質追求,且不易滿足。也有父母往往要身兼多職,如許多女性除照顧子女、打理家務,亦要外出工作。日子一久,不但沒有時間和精力建立親子關係,更容易因身心疲累而情緒失控,兒女便成為“出氣袋”。

    鄰埠有民間機構去年以問卷調查,了解身兼兩項或以上家庭職責(照顧子女、照顧長輩、打理家務、外出打工或其他)的“多職媽媽”精神健康狀況。發現有人曾因身兼多職變得脾氣暴躁、焦慮和情緒低落等,面對極大精神壓力。

    在三年疫情影響下,不少多職父母往往為照顧好家人、子女,犧牲私人時間與空間,欠缺機會去緩解日常生活所抑壓的負面情緒。常言道“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父母即使生活忙碌或家庭職責再多,都應預留私人空間給自己喘息,哪怕是做運動、散步,甚至小睡片刻皆可,否則橡筋也會有拉斷的一日。

    悅  鳴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