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防腦退化
活得長壽,更要活得好。隨着年紀漸長,任誰也抵抗不了身體退化,包括腦部。“腦中風”、“阿茲海默病”、“柏金遜病”是神經科的常見疾病。當中以“腦中風”為目前致死率和致殘率最高的疾病。“阿茲海默病”為最常見的神經退化性失智症,而“柏金遜病”則是一種緩慢進展的神經變性疾病,以
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最終導致步態、姿勢不穩為特徵表現。雖然這些腦退化症狀是不可逆轉,但我們也可以透過各種努力,例如每天走路延緩退化。
神經科的常見疾病
“腦中風”是突發性腦部血管阻塞或是破裂,造成腦組織缺血或出血,而導致神經缺損的症狀。其風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不理想的血液膽固醇比例、心理壓力、吸煙、飲酒過量、不健康飲食以及中央肥胖和缺乏體能活動。
“阿茲海默病”會導致記憶力減退、難以執行日常活動,以及判斷力、理解力、行為和情緒出現變化。這些腦退化症狀是不可逆轉的。在全球阿茲海默症的個案中,有近一半可能是由以下七項主要可以改善的風險因素所致: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症、吸煙、抑鬱症、認知活動不足或低教育水平、缺乏體能活動。
“柏金遜病”是一種緩慢進展的神經變性疾病,以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最終導致步態、姿勢不穩為特徵表現。柏金遜病人堅持進行規律的鍛煉,可以保持和提高身體的平衡和運動能力。早、中期的柏金遜病病人進行安全的、規律的有氧運動,對病情的改善和延緩,將有莫大幫助。
只要“動起來”就會獲益
《歐洲預防性心臟病學期刊》於二○二三年發表了一篇關於步行數量的薈萃分析,表明每日步數與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每天只要行走2,337步,心血管系統就能明顯獲得改善,若能達到約四千步,則可降低死於任何疾病的可能性。超過七千步時獲益最大。六十歲以下的人士,每日步行七千至一萬三千步,死亡風險會降低49%。至於六十歲以上的長者,每日行六千至一萬步,死亡風險則降低42%。九成的腦中風能透過危險因子管理得以有效預防,快速辨識急性腦中風症狀與就醫,掌握黃金治療三小時,更能大大降低腦中風死亡與失能殘障的風險。常強調預防勝於治療,適當的體能活動控制體重,有助預防腦中風和阿茲海默病。而步行正是一種適合大部分人群,安全且易於實行的體能活動。對於原本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不必強求日行萬步,只要保持步行習慣便會獲益。
長者安全小貼士
長者或中風康復者,應根據個人的體力,以及是否骨關節疾患做出相應的調整。量力而行,避免運動損傷。中風後活動能力喪失可能導致病人行走困難,必須重新學習行走。一旦病人病情穩定,就應立即開始康復治療。最好在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指導下,制定訓練計劃,循序漸進,期間可能需要一些工具,如手杖、助行器和踝足矯正器等。
科大醫院神經內科 趙文為 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