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孩子
——看電影《年少日記》
十歲男孩有傑,由於書讀得不好,在家裡經常遭父親狠打;在校園典禮上因細節出錯,被父親嫌鄙;缺愛的他從漫畫書中尋找慰藉,被父親發現後,無情地將書撕毀;後來他的成績沒有達標,父母帶着弟弟去他喜歡的國度旅遊,沒讓他同行;另外他中意的鋼琴教師也因遞他暖意,被父親換掉;在學校他因睏倦被老師同學譏笑;更令他無法消化的是,他將書中金句為自己人生加油的漫畫書作者,也以自絕棄世了。
十歲的孩子,正處在巨可愛、應該是童話世界裡小王子的歲月,而他的腦海卻充滿無邊無際的痛苦。終於有一天,他不想再以多餘人身份繼續人世了,小小身軀縱身一躍,從此不再面對一切。
電影《年少日記》中,中學教師鄭Sir,在教學中發現一份未署名遺書,由此想起童年家事。他哥哥在世時,甚麼都比哥哥強的他,只要父母恨鐵不成鋼打罵的不是他,他從沒把時間用在真切關心哥哥身上,甚至在最後一次,嚴重缺愛的哥哥抱着他,他因缺睡又因不懂,忽略了哥哥幼小心靈在痛苦無奈下的求助信號,為此,他抱憾一生。
由此他知道寫遺書者特別需要別人開導關懷的至關重要,他拼命從學生中尋找此人,又翻出哥哥留下的日記,尋思如何才能有效診治遺書現象,盡量不讓悲劇再次發生。真可謂被雨淋濕病過的人,一有機會,就會將心底的痛化為無比懇切遞人雨傘。
影片由雙線敘事結構推進,過去與當下人物時空交錯,由此帶出了學生自殘、霸凌、家暴、離異等心酸故事,看後讓人心情沉重。
影片中由鄭中基演繹的大律師鄭父,很強勢,他用自身努力給一家人帶來體面生活。但他的家並不因此幸福,他的棍棒教育逼得小孩義無反顧地走上絕路。身為家長的父親,他的教育方式和對待家人的方法很成問題,人與人之間,夫妻之間,特別是父母對小孩,只有愛與鼓勵,才能激發出小孩的聰明才智。你今天根據一個小細節鼓勵表揚了他,明天他為顯示自己還有更好的,表現會更佳。就這樣,孩子才會一天天聰明長大,才會不斷挖掘潛能超越自己。而用打罵手段逼孩子優秀,孩子心底的靈性被打怕了,萎縮了,奄奄一息幾近鎖上,這樣的他怎麼發揮出自己?如何做最好的自己?故天下沒有不夠好的孩子,只有做得不夠完好的家長。
選擇看這部電影,是因為影片監製爾冬陞,編導卓亦謙榮獲了本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殊榮,由演員盧鎮業、鄭中基、黃梓樂,韋羅莎、陳漢娜精心演繹的故事很動人,從此部電影脈絡中,可以感覺到編導在選題上相當用心。從觀看時的心痛到看後的沉思,從中幾乎聽到編導在帶領一幫演員,通過電影故事從心底向社會發出救救孩子的呼喊。影片通過故事提示身為嚴父慈母的家長,要從中吸取慘痛教訓,給孩子一個充滿愛與希望的溫暖童年。影片提醒在校學生,同學之間應該互遞友愛,珍惜可貴有限的同窗時期,不要欺負霸凌同學。影片給出的暗示,非常實在:任何人,如一味偏理,最終報應的惡果如落在自己身上,那時再後悔就來不及了。
藍調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