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基礎
做一件事或學一樣知識、技術,必須由基本功做起。
打基礎之前,一定要有目標或理想,這是方向,也是初心。人很容易受環境影響,貪新忘舊、取易捨難、好高騖遠,初心會將放逸的自己拉回本位。
有了目標,就要考慮可行性,首先是學習的資源。好的學校、導師和同學都很重要,然後按部就班,這需要恆心。如今盛行在手機找資料,一按“複製”便可照抄,完全不需用腦。而打基礎不能急功近利,曾看過一本英文書《The Tipping Point》,列出很多名人個案,包括音樂家、歌唱家、運動員、專業人士,他們的成功都需要練習一萬個小時以上,莊子的“庖丁解牛”就是將專業變成心、身能力的具體延伸。換句話說,要將自己的身心融入去。
學一種知識或技能,都要從師很多年,和老師一起生活,一起工作,非常注重基本功。這些基本功,除了專技之外,更包括定力、耐力、觀察力、判斷力、意志力、忍、讓等訓練,需要自己下工夫才體會到,而且大部分基本功是共通的,如佛法修行,靜坐是共法。基礎不穩就想初試牛刀,往往慘敗收場。尤其心浮氣躁,意氣用事之時,簡直是自揭短絀。家父馬萬祺教我基礎就是根,要深深扎入地底,古語有云“根深蒂固”,別人想扳倒是不容易的。除了學習,打工也一樣,未學會整個過程,不要求升職,根深才能經風雨。
總而言之,打基礎可能很枯燥乏味、很花時間精力,但只要用心和堅持,會發現一個新天地。例如學外語,先學字母、音母、拼音、生字、文法、句子組合、文字演變……你會發覺每樣東西背後都有故事,整個過程更是心性的訓練。為了學習,你會謙虛請教賢者,為了練出好技能,你會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而支持自己重新站起來的是初心。
建議大家學一樣東西時,把時間放在打基礎上,防止陷入負面循環中。借打基礎的過程調整自己的身心,更可慢慢契入《大學》的“格物致知”。
馬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