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症下藥亦非易事
不時聽人說:久病成良醫。
初時信以為真,待至加入慢性病一族,才知道疾病的種類多不勝數,層出不窮,加上每個人的體質、處境和病史都不盡相同,病原細菌又不斷更新,令人防不勝防,一再處於被動狀態。
醫學委實是一門極為專業的學問,而疾病診斷則是一個複雜過程,醫生往往需要認真分析臨床資料(包括病人病史、體檢、生化檢查和機械檢查),加強動態觀察等環節,才有可能作出正確的診斷。如何對症下藥,亦非易事。因此,一個人不管病了多久,對醫學興趣有多大,都不易成為良醫,但能夠活在當下、意志堅強、善待生命、積極鍛煉身體、積極配合治療。
在我結識的病友中,大致上有兩大類,一種長期居家臥床,由專人照顧,須依時服藥,接受治療;另一種身體底子尚好,還能如常生活,唯同樣需依時服藥和複診。根據醫生診治,由於病況不同,個別患者服藥,基本上可分為空腹(飯前)、隨餐(飯中)、飯後、睡前等幾個大類。
然而,每一種藥物的藥效有多長?原因何在?估計病人不一定清楚,而且很難做到每次都一樣。那麼,病人是否只要有藥落肚,病情沒有惡化,就算收到應有的療效,也需長期服用下去?在他們的心目中,病人是否永遠是病人,不知何日才真正痊癒?一些醫護人員會在這方面向病人解釋清楚,無需病人或其家屬開口查詢。
據悉,現在小城有的醫院也有安排專業人士為病人解答這類疑問,只不過多是有問才有答,未知這能否滿足病人的要求?
方 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