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關鍵詞
挪 亞
【對真實的追問】沒有完全的正確觀看,也沒有完全的複製,那麽真實又是怎麼被我們所感知的?文藝復興時期曾有過一場“絕無僅有的‘求真’運動”。但這個“真實”在這裡究竟是甚麼?
傳統的真理定義是:真理是物對知的適合。就像對一枚硬幣的描述:“這枚硬幣是圓的。”這個陳述符合了硬幣的外形,也就是說描述者的陳述是真實的,是符合事實的。“知”也就是“陳述”。“陳述”是言說的人把與其自身相關聯者“表象”出來,以表示其與主體不同或者相對立。海德格爾對這個問題做了進一步思考,他認為,這個區別實際上與“相關聯”十分密切,因為“陳述”與言說者的狀態密不可分,與言說者對對象的關心程度不可分。因為人們傾向於關注有用的東西,忽略那些當時被認為是無用的東西。這樣,“知”就成為一種模糊的認識。如果它與“不關心”結合在一起時,可能使人們比完全不知道更匱乏。所以我們能有一個敞開的、“開放”的狀態,那麽,“陳述”的正確性(真實性)才能成為可能。反之,一個封閉狀態是不可能容納真實的,因此,“開放”就成為“真”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