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8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遊蹤)巴西之行
(荆棘與綺夢)到職場一遊
(潤物無聲)吃飯的文化
(四方聽音)音樂走塑
(橘園種玉)復活節宅家記
(板樟堂忘情書)編輯工作不是批改作文
(盡量輕鬆)識人好過識字 真的嗎?
(此情可待)笑顏
(筆雯集)拆字以卜凶吉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4月27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潤物無聲)吃飯的文化

馬有慧

吃飯的文化

    南懷瑾老師的吃飯文化,是“人民公社”在香港時每晚一到兩桌,太湖大學堂時會分幾桌,人人在飯桌上都是平等的,可以自由發言,南老師會引導話題,都根據在座的人能發揮和接受的能力帶出話題。

    光這個引導就是大學問,例如何時牽出高潮、何時引出講者的經驗精華、何時令不同人的見解盡訴出來……很多時老師都會做些總結,言簡而意重。總言之,飯桌上所學的東西遠勝課堂,都是很多人的人生經驗,有正面有反面。南老師隔段時間會在飯後開講,這些時間是非常嚴肅的。我喜歡聽南老師講課,但最怕南老師發問,內心戰戰兢兢,無論是經典出處或字句的解釋,我總是答不出來,只會低頭默默寫筆記,回家再複習。

    廣東人喜歡喝湯,根據天氣和蔬果季節,有形形色色的湯。小朋友都知道回家可以喝湯,家飯的味道遠勝外面餐廳,所以我兩個女兒都喜歡家常飯。在飯桌,沒有以前的規矩,大家可以暢談。

    現在和孫仔孫女同枱吃飯,我們鼓勵他們發言,為爭取多點時間和他們溝通,會找一些他們明白又可以發表意見的話題。尤其現代科技發達,有很多十至十五分鐘的檔案視頻,做得非常深入,飯前可以讓他們先看,然後吃飯時大家討論。

    不要以為孩子年紀小,不會感興趣,這是看大人如何引導的。例如關於有些國家大麻合法化的問題、與性別相關的問題、對人工智能取代的問題……十歲小孩有他們的獨特見解,也會帶給我們一些啓示。現代小孩搜索知識容易,真的要小心引導,多交流,彼此共同進步。

    (二之二)

    馬有慧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