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言的藝術 愛家的日常
著名畫家豐子愷曾這樣寫:“他們(兒童)往往能注意大人們所不能注意的事,發現大人們都不能發現的點,所以兒童的本質是藝術的。”
與兒童相伴,做父母的可以在稚嫩而又純淨的童言藝術中,體味親子之間溫馨的點滴時光。最近翻開十年前記錄小女幼小時期日常對話本,看到我們之間的一些互動言語,從中感受到孩子對父母的愛。
K1那年第二學段的某天早晨,小朋友聽到父母親爭吵了,哭得好傷心,“我不要爹哋媽咪走,我愛爹哋媽咪”。上幼稚園的路上小朋友扮得很開心,到學校後,看到小朋友偷偷抹眼淚。下午放學後,小朋友不去公園玩了,選擇回家“教育”父母。“媽咪你攬住爹哋,對了,就這樣,這樣才是最乖的。我不喜歡爹哋媽咪爭吵,看爹哋媽咪的相片,都不吵的。我們要像開開和心心兩個熊貓的名字那樣開開心心,這樣才是一家人。我愛爹哋媽咪,我愛家庭,因為我是家庭成員呀!”小朋友“教育”父母有理有據,對家對父母的愛不亞於父母愛着她。
小朋友最開心莫過於有父母的陪伴了,可父母總有忙的時候,不能陪伴她。她就說:“我好乖,媽咪做嘢我就同爹哋一起玩。我都大個女囉,唔使擔心我嘅,你去做嘢啦。”三八婦女節那天,小朋友首先祝我快樂,其次要求爹哋做所有事,並告訴我可以“坐在沙發上嘆世界”。
某天小朋友突發奇想,說等她十八歲是不是爹哋媽咪就老了,我說是呀,有點老。小朋友就看我的額頭,“沒有線,不老。”又看爹哋,“有線,老了。”就問為什麼爹哋會有一條一條的像海浪的線條,是不是畫上去的?爹地開玩笑說:“阿B,係媽咪激氣激出來的。”小朋友說:“激咩吖,媽咪對你好好,有咩激氣啊?”
和小朋友一起吃早餐時,她喝她的兒童牛奶,我喝我的成人牛奶,一邊喝我一邊吃餅乾,小朋友說:“媽咪,你不要吃卜卜脆的啦,對身體唔好,快點飲牛奶。”小朋友說要媽媽一百歲,我問為什麼這樣想?小朋友說:“要天天看到媽媽,這樣才不會讓她失望。”
K2那年小朋友開始接觸音樂了,爹哋要她跟着練,可開心了,激動得連琴摔了一跤。爹哋說了她幾句,不開心。爹哋自顧自地彈起來,那享受音樂的樣子吸引了她,她就一點一點地靠近琴,父女倆開心地彈奏着那首簡單又好聽的《茉莉花》……
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