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支援長者措施迫在眉睫
少子化、老齡化加劇,勞動力與生產力下降,招生與教育資源受壓,社保與醫療等投放增加,無論是社會結構或家庭關係,必然產生影響。但從已步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和地區先例可見,被社會孤立的隱蔽長者及孤獨死問題,也棘手難解。
根據二二年的人口統計數據,本地六十五歲或以上老年人口已近九萬人,佔比百分之十五點七,已超過百分之十四的門檻而踏入老齡社會,並隨時間推移問題將越見嚴重。《澳門人口預測二○二二至二○四一》更預計於二九年超越百分之二十一進入超老齡社會。
儘管本澳的社會福利及保障體系較為完善,亦致力建構“老有所養、老有所屬、老有所為”的共融社會,相關部門、社服機構不斷積極推動長者支援政策及關懷措施,也因應獨居長者狀況開展各類服務和資助,包括平安通、家居外展隊、獨居長者網絡等。但本澳近年發生多宗涉及隱蔽長者或家庭輕生,又或在屋內倒斃多時才被發現的個案,引起社會關注,也折射出目前措施未必跟上老齡化的增長速度及範圍。
根據二一年人口普查,六十五歲及以上的獨居長者戶有九千四百三十戶,較十年前大增八成;六十五歲及以上的夫婦家庭有一萬○二百九十戶。可以預計,超老齡社會所衍生的隱蔽長者及“孤獨死現象”未來不再罕見。
長者公寓上樓及運作,或可緩解長者出行不便、獨來獨往的狀況。主動發掘及協助隱蔽長者,則更為關鍵。當局表示將透過偵測獨居長者及兩老家庭活動情況的應用程式,加強危機發現和介入工作,有關應用程式計劃於年內推出。正計劃深化與民間機構合作,在較多唐樓、獨居長者和兩老家庭聚居的區域,透過主動接觸、鄰舍轉介及商戶合作等方式連繫有關家庭,讓更多有支援需要但未與社會服務機構聯繫的長者納入支援網絡。
本澳距進入超老齡社會不足五年。盡早完善長者的支援網絡,主動持續發掘更多隱蔽長者個案,並透過建立長者資料庫,以便提供更多針對性支援及關懷長者的日常生活需要,迫在眉睫。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