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淡清明
清明節終於在氤氤氳氳、乍暖還寒的天氣中過去了。像我這樣年紀的人,清明節的心境大抵已是波瀾不興,多了許多的散淡平常。
回到老家的那一天,天色陰沉,山下飄零細雨,車行村道,茫茫中也見一路嫩綠,生機盎然。雖然山水阻隔,流年飛逝,但對故園的情思還是深沉,只是不再呢喃“鄉音未改鬢毛衰”。
我的老家在莆田是“平原尾,山區頭”,東望盡頭是海,西去則是更深更遠的山區。我站在新開發的文旅山莊觀景台向四周眺望,面前不遠是一彎清溪,三圍崗巒是枇杷、龍眼果園,這一方盆地真是宜居勝境!
打掃墓埕、焚香點燭的事情,近年來大都由晚輩後生操辦。我們幾個七老八十的兄弟在祭拜先人,送走當天回城的年輕人後,留下來喝兩杯,攀談父嚴母慈、青少往事。
清明時節的鄉野,芬芳美麗,清新如洗。那天上午,我們兄弟應“山裡”朋友邀請,去品嘗新品“白梨”枇杷,順道在白沙、莊邊、新縣遊覽一番。如今“山裡”公路、村道四通八達,有部車遊山玩水也非常方便。
大哥早年在涵江上的農校叫做“夾漈農校”,這回他終於實現了到夾漈草堂一遊的願望。夾漈,即南宋著名史學家鄭樵。他在山上草堂埋頭著作,二十年不下山,終於完成《通誌》這部學術巨著。鄭樵是莆田文獻名邦的一個代表性人物,為世人所稱道。
“一年春事抛流水,半醉心情付别筵。”過去、未來,總會有雪泥鴻爪,留下記憶。只不過,世上所有的事物情感,終有一天都會煙消雲散。重要的是抓住眼前,珍惜今天的美好。清明踏青,意味大概如此吧。
清明時節的思念輕柔,故土鄉情的留戀悠長。床頭有書、身上無疾、良友常伴、摯愛相隨的日子就好。
石 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