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8版:視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老人餐廳與海的故事
朱笥河筠
懷 舊
龍環葡韻
山村深隱圖
廢料與偶像
黃檠禪師上堂開示頌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4月9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老人餐廳與海的故事

小 鹿


裝置及錄像的蜿蜒動線,讓觀眾有如穿梭於島嶼之間。


⬅朱湘從舊照片、信 件及筆記本等物件,翻開家庭創傷。


澳門藝術家司徒儉的《樹說》, 訴說三代人與植物的記憶。


余果的錄像配合現場裝置,呈 現活在山裡人的視點。


蔡國傑從漁民的生活擷取靈感 ,設計《萬山牌》遊戲讓觀眾參 與其中。

    老人餐廳與海的故事

    ——觀珠三角當代藝術展

    在一個離海最近的地方,年輕人只有關於橋的記憶,丟失了有關船的記憶。

    對有的人來說,島嶼就像房間中那些被老鼠啃噬並佔據的孔洞 ——群島才是人類的大後方,而大陸腹地或許不是。

    少數人會看到炸裂的地層最終被拋進海洋,成為沉入海底的基礎設施;多數人看到的是浮於海面的船隻,不知道它們在海底下如何作業。這些人在工作之餘,八卦着這片海域不同年代發生的“逃離”故事……

    這是“牛房倉庫”藝術團體展覽“珠三角當代藝術展 ——老人餐廳與海”所帶來的故事,由六位藝術家以獨特的視角觀看和發掘沿海地域的歷史,透過影像、繪畫、裝置等各種手法,呈現關於珠三角地區諸多獨特而微觀的歷史敘述。

    隨着近年粵港澳大灣區積極發展,以及最近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出台,三地經貿往來及交流逐漸頻繁,除了經濟、旅遊方面的活動交流,文化藝術亦是當中的關鍵領域。粵港澳珠三角地區在文化方面有着深遠的淵源,說相近的語言,而牛房倉庫在近數載亦舉辦“珠三角當代藝術展”等活動,提供平台讓三地藝術界進行實驗性和創造性的交流,觀眾亦可藉着藝術家的作品更深入了大灣區發展,以及當中各類文化和當代藝術的交流合作。

    策展人宋軼在本次展覽的序言中表示:“全球化時代的監禁,讓任何人的逃離都不過是前往下一個地點的自我流放。他們在絢爛的煙花下死了又活,活了再死,永無間斷。對於來到沿海城市打工的山裡人而言,這裡是‘離太陽最遠’的地方。這裡的居住空間密集、逼仄,他們必須學會如何靈活穿梭其中。儘管,多數時候總處在迷失蹤跡的邊緣。”

    “有人說,記憶和情感如同相互流動、浸潤的海洋生命和海洋物質,它們起起伏伏,穿越陰陽邊界……一小盆植物被帶上飛機,從一個小孩的‘秘密花園’去往另一個‘秘密花園’。移植,是植株的避難,也可以是家庭記憶的延續,還意味着在變遷與交融之中,要學會搭建新的生活空間。人們更多關心的是文學形象裡那個與海搏鬥的老人,而忘了上岸後屬於這些老人的餐廳……那裡有些聒噪。在酒杯的碰撞聲之間,迴盪着上面的那些句子和背後的故事。”

    細緻觀展後,觀眾可從余果的《從山脈到海岸》了解內陸山民對沿海地區的空間想像;蔡國傑的《萬山牌》意識到沿岸島嶼的居民,他們“跳島”式的生存;朱湘在《白芒水魚人》裡翻出有關“打撈”和“縫補”的記憶;《地鳴碎礫》中,胡偉觀察到這片海域上石料被開採、運輸、填埋的故事;李繼忠的《通向深海的狹道——第五部:長夜將盡》會讓人想起這個地區有關離散和逃亡的歷史記憶;司徒儉在《樹說》裡展示家庭三代人和植物的故事。

    小    鹿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