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3版:藝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陳慧敏推新歌《拯救我自己》
中國戲劇文化節既傳統又多元
神魔一體化的教會
友聯戲曲演唱會上演
星海故里千人唱響《黃河大合唱》
《澳門人》介紹“群芳翰墨”展
澳門資訊播《對望:絲路新旅程》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4月8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中國戲劇文化節既傳統又多元

文:晴 舒


錫劇《珍珠塔》在澳難得一見


《白蛇傳·情》美不勝收


《趙氏孤兒》劇力萬鈞

    中國戲劇文化節既傳統又多元

    第四屆中國戲劇文化節在上星期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青春版《哈姆雷特》揭幕了。

    開始時票房賣得很緩慢,經過各方努力,最後入場也約有七成,以短的宣傳期來說,算是可以。觀察所及,觀眾有一半以上是說普通話的青年人,可能是在澳唸書的內地生,看來對本地觀眾仍需要更有力和足夠時間的推廣。過往三屆的文化節都是以贈票形式進行,今屆正式售票,但面對近年來澳的內地演出常派票的風氣,加上整體票房低迷,是個頗大的挑戰。但聽聞也不算賣得太差,特別是音樂劇《趙氏孤兒》已經賣了八成門票。

    《趙氏孤兒》是近年興起國潮音樂劇的代表作之一,製作班底跨兩岸。內地導演徐俊邀請香港翻譯學會會長金聖華、台灣大學戲劇學系主任彭鏡禧、香港作曲家金培達、香港設計師張叔平參與創作。劇本是以英國編劇詹姆斯 · 芬頓改編的《趙氏孤兒》為底,它在二○一二年時曾由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以話劇形式上演。你會奇怪為何要用外國人的劇本說中國的故事?《趙氏孤兒》由元代劇作家紀君祥創作,一七三一年,經法國傳教士馬若瑟翻譯成法文版本《中國悲劇趙氏孤兒》,成為第一部傳入西方的中國戲劇作品。後由法國作家伏爾泰將《趙氏孤兒》改編成悲劇《中國孤兒》,在巴黎演出後獲得成功。此後,這個故事流傳到了英國等其他國家,產生了多個不同的版本。是次的版本,將復仇主題移向人性的光輝,原諒與寬恕成為重點。音樂方面,融合了金屬、搖滾、流行、歌劇、古典等多元風格,由製作班底到劇本到音樂都是東西方合璧,毫無違和感。《趙氏孤兒》本星期六晚上七時半於威尼斯人劇場演出。

    另外在本星期四晚上七時半於巴黎人劇場演出的錫劇《珍珠塔》,是首次在澳門出現的劇種,是錫劇最具代表的經典劇目。《珍珠塔》於一九五六年經整理首演後,被譽為“戲改”的成功典範。一九八九年獲全國首屆金唱片獎;二○○四年赴新加坡商業演出;二○一八年《珍珠塔 · 贈塔》亮相國家新年戲曲晚會。而星期四晚上七時半在倫敦人劇場演出的粵劇《白蛇傳 · 情》,是新編粵劇的代表作,已巡演超過二百場,更曾拍成戲曲電影,打破了中國影史戲曲類電影票房紀錄。

    文:晴  舒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