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C06版:閱讀時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白人至上的迷信根源
當一個女性被丈夫拋棄
海外中華文物尋蹤與鑒賞
《橫向戰力Streaming Power》
《一開口就讓人喜歡你》
《為什麼他要說謊?》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3月31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白人至上的迷信根源

王少保


《製造非洲白種人》 作 者:羅賓森 譯 者:梁永安 出 版 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22年8月

    白人至上的迷信根源

    小孩眼中沒有膚色種族之別,只是成年人污染了世間異色,硬要把種族說成有高低之分。殖民者甚至製造“白色種族早就散佈全球”的迷信,為往後不少歷史上的人道災難埋下了伏筆。

    一切由英國傳教士兼探險家戴維 · 利文斯通失蹤開始。利文斯通畢生致力向非洲土著傳揚基督教,在非洲大陸多地設立佈道會,但成效不彰。當時的奴隸制度,令理想主義的利文斯通堅信唯有引入基督教、通商和西方文明到非洲內陸,才能禁絕奴隸貿易。他曾獲皇家地理學會兩度贊助,在非洲展開勘探計劃,但都以失敗告終。因通訊技術所限,利文斯通與外界曾失去聯絡六年,歐美甚至傳出謠言他早已客死異鄉。得當時《紐約先驅報》資助,英裔美國記者亨利 · 莫頓 · 史丹利前往非洲,尋找失聯的利文斯通。一八七一年三月,史丹利探險隊抵達桑給巴爾,穿越熱帶雨林後,再深入非洲內陸。探險隊歷盡艱辛,在同年十一月終於在坦噶尼喀湖畔的烏吉吉找到利文斯通。兩人一起探索了周邊地區,確定了坦噶尼喀湖和尼羅河其實並無聯繫。

    史丹利曾強烈勸說利文斯通離開非洲,但後者斷然拒絕。利文斯通繼續探索盧阿拉巴河,始終無法找到與尼羅河的連結。返回英國後,史丹利寫了一本書,名為《我如何找到利文斯通:在中非的行程、探險與探索》,為早年英國遠征非洲留下重要的文獻。

    史丹利踏足非洲大陸,除了找到利文斯通以外,還給他在當地“發現”土生土長的白色人種,繼而在十九世紀掀起了一股所謂尋找“白色部落”的旋風。這本《製造非洲白種人》記錄了這段人種溯源之旅,作者羅賓森藉着探討這段探險史,帶領讀者重新反思種族和民族的意涵。羅賓森是美國哈特福德大學歷史系教授,專門研究“探險”在科學與文化領域中的角色,他的作品《最冷的大熔爐:北極探險與美國文化》曾榮獲二〇〇八年“美國科學史論壇獎”。為了寫成《製造非洲白種人》,羅賓森不辭勞苦,親身走訪歷史現場,並運用大量史料,重組十九世紀西方學界為何重視史坦利探險經歷的學術背景,當中的內容涵蓋古文獻學、歷史語言學以及人種學等學術面向。

    顧名思義,羅賓森這本著作,英文原名為“失落的白色部族”,講的是在現代基因科技出現之前,西方白人如何找尋自己祖先的故事。作者依循人類演化的歷史脈絡,甚至上溯《聖經》內容,向讀者解釋西方世界迷信白人至上的來龍去脈。根據羅賓森的分析,《聖經》故事給了歐洲人奴役非洲人的理由,因為住在非洲的人類,都是“有罪者”的子孫,亦即含族假說的基礎。到了十九世紀,人種理論誕生,史丹利這類探險者,試圖從歐洲傳統文化中被視為“文明落後”的“黑非洲”,尋找所謂的白色部落。他們認為這些遺民,必然是自古四處征服異域的白色人種的後代。其後在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包裝下,西方世界認定白種人為人類中最高等、血統最純和最古老的一支,更以此作為殖民理論的基礎,再轉化為支持白種人先天優異的論述。納粹德國“雅利安人至上”論,是其中的最佳例子。看了《製造非洲白種人》,再想起早年西方的海外冒險小說,還有在歐美至今仍然陰魂不散的白人至上主義,西方白人渴望“自我發現”的跨世紀之旅,其實仍在進行中。

    王少保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