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國若烹小鮮
《禮記 · 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這是倒裝句。《大學》的本意是:修身、治國,然後明德於天下。自忖一無所長,修身無術,齊家無能,則遑論治國矣。
不過《老子》就看得簡單,他說:“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老子》以“大國”之大,竟用烹“小鮮”之小技能治之,則鬼怪起不了作用,神祇也不侵越人,不但神祇不侵越人,聖人也不侵越人。究竟這小鮮是如何烹調?無他,就是一個“道”字。道,在於安靜無擾,擾則害民、虐政害民,災禍即來臨。若能清靜無為,則人人可各遂其生而相安無事。如此,則一切外在的力量都不至發生禍害的作用。
概而言之,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易 · 繫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古人制定衣服的制度,以明貴賤的區別。即以禮教化人民而使天下平治。
《老子》的“烹小鮮”,《易 · 繫下》的“垂衣裳而天下治”,看來都很輕鬆,可謂“事半而功倍”,像這種情形,廣府話有一個詞語去形容,曰“佗佻”。據《廣韻》:佗,託何切;《集韻》、《韻會》、《正韻》湯何切,並妥平聲。又委佗,雍容自得貌。《詩 · 鄘風》:“委委佗佗。”又讀“他”音。佻,《廣韻》徒聊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音條。《說文》許愼謂:佻,愉也。概而言之,“佗佻”讀作“他條”,是輕鬆自在的意思。 “烹小鮮”、“垂衣裳”都表現得很“佗佻”。俗俚說“坐定定,有錢剩”,大概是這原理。相反,“頻頻撲,得個壳”。信不信由你。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