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1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國防部:我軍嚴陣以待
菲總統聲稱捍衛領土
美成太空軍事化最大推手
商務部:華是全球投資熱土
中國經濟從“新”出發
中美舉行新輪外交政策磋商
走出國門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5月8日星期四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3月1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中國經濟從“新”出發

中新社記者 王恩博

    中國經濟從“新”出發

    新的一年,中國正從“新”出發。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日前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談及關乎今年中國經濟走向的新動能、新計劃、新挑戰。他並強調,創新驅動發展已成為中國經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華山一條道”。

    新質生產力成熱詞

    張建平分析,與傳統生產力相比,新質生產力具有高技術、高效率、高質量的“三高”特徵。體現在產業層面,可用三句話概括:對傳統產業要改造升級;對新興產業要加快發展,提升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對未來產業,如現在大熱的AI等,要超前佈局。

    不過,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標誌是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以此為標準衡量,中國與發達國家仍有差距。

    經濟工作的緊迫感

    “搶開局”,凸顯務實的行動派作風。張建平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面不錯,但也不乏挑戰。春天舉行的全國兩會將確定這一年的財政支出盤子,重點支持的重大產業發展項目、基建項目,貨幣政策基調等。所以,各地在春天高度重視全年經濟發展謀劃,找到有效發展路徑,非常關鍵。

    開年以來多地重大項目密集開工,亦是緊迫感的體現。各省份陸續披露的年度投資計劃中,百億元、千億元級大項目頻出。張建平表示,中國現在還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儘管基礎設施已經相當發達,但在海陸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新基建等領域中,投資任務仍然重大,需要超前佈局,加快建設。

    更精準的措施應對

    坐擁巨大市場的中國,正直面有效需求不足的挑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凸顯供需結合斷點、堵點、卡點待解。張建平舉例說,中國生產製造能力全球第一,但很多消費者對本國產品的質量、檔次等還有不滿意之處,部分需求得不到滿足。激發有效需求巨大潛力,要求供給側產品和服務與需求更精準對接,讓市場需求釋放。

    (北京廿九日電)

    中新社記者  王恩博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