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6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陸:反對美干涉台灣事務
緊急應變隊
鬱金香展
兩岸民俗文化節榕開幕
台工商團體冀兩岸良性互動
台遮掩只會引發更多質疑
梅花媒體:冀兩岸友善互動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22日星期二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2月23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緊急應變隊

馬 田

    緊急應變隊

    台灣行政機構日前向島內立法機構提交了一份報告,內容是將訓練包括學校在內的民間組織成立“緊急應變隊”。該報告被民眾認為是將“學生上戰場”提上日程。

    台當局行政機構規劃推動建置所謂“緊急應變隊”,預計成立三百二十隊,八千人。換言之,五年後,全台將遍佈每隊約廿五人的“緊急應變隊”。這個應變隊,應該是做民防或災防的組織,而非上戰場打仗,但因兩岸軍事關係嚴峻,加上自創“緊急應變隊”新名詞,易讓人產生城鎮戰的聯想與誤解。對此,台教育部門解釋稱,學校的“緊急應變隊”主要由教職員工組成,高中以上會有學生幹部參與。但該說法並未緩解家長及社會的質疑,因為不論“教職工上戰場”還是“學生幹部上戰場”,在反對戰爭與衝突的民意前,都是民眾無法接受的選項。

    然而,兩岸關係緊張,任何風吹草動,民間都會有所疑慮。遠的不說,蔡英文當局去年要求地方政府配合登記名單納管,規劃動員十六歲以上在學學生參加戰時各項勤務,便引發“娃娃兵戰鬥團”爭議,家長最擔心孩子年紀輕輕就要被送到前線,上戰場成為炮灰。

    早在去年三月就傳出當局要學校成立“緊急應變隊”,並由教育部門將學生資料造冊後給台防務部門。該計劃因遭到外界強烈質疑而暫緩。但如今民進黨在二○二四選舉已經過關,此前因害怕選票流失而擱置的各項備戰措施,恐怕將捲土重來。

    馬  田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