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3版:新園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隨筆)黃桂貞先生
(散策人間)在高處轉身的勇氣
(二弦)多做腦部“遊戲”
(斷章寫義)童年的消逝
(聲色點擊)登長白山訪天池
(古今亂炖)冬遊沙石峪
(杏林外史)是藥三分毒
(筆雯集)鄭聲淫 佞人殆
(一路向南)過年利市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24日星期四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2月23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散策人間)在高處轉身的勇氣

波 本

在高處轉身的勇氣

    從家門到連接着屋苑的跑步徑之間,必定路過一個公園。二十多年前搬到這個屋苑的時候,這個公園的各項設施便一直沿用至今,包括一個佇立在公園側的螞蟻攀爬架。說是螞蟻,也僅僅是攀爬架的頭部與螞蟻的卡通形象相符。攀爬架身體的部分更像毛毛蟲——從尾巴到頭部之間的身體呈“几”的拋物線,主軸線條旁延伸出用來攀爬的握杆和腳踏,整個攀爬架大約三米高,而最高點便是在“几”身體的頂點。

    我從小時候便懼高,偏偏爸爸秉持着“以毒攻毒”的理念,總是鼓勵我嘗試公園裡的各類攀爬架。大部分攀爬架只要爬的過程不往下看,視線無法丈量高度,就可以壓抑恐懼。然而在螞蟻攀爬架的“几”形身軀面前,一口氣往上爬後,需要在最高點以伏地爬行的姿勢轉身,才能繼續往下爬。轉身的過程迫使我直直地往下看,便是因為過不了這個關卡,只能原路退回。但每一次路過時,我總會不服氣地再次試着爬完。最長的一次,是在最高點二十分鐘,與恐懼拉鋸。是在這個攀爬架上,那二十分鐘裡,小時候的我明白了,能爬到最高處是一種力量,轉身往下卻需要更巨大的勇氣。

    那一次的二十分鐘後,我依然無法在高處轉身。但不久的後來,一次平常的時刻,當再次爬到螞蟻攀爬架的最高處時,幾乎沒有猶豫,一個深呼吸,就跨出腳在半空轉身了。也許是因為長高了,腿可以跨更遠,因而比較有安全感;也許是像學會騎單車的瞬間,說服了自己“摔下去也不過如此”;也許是累積的失敗已經築成了一道心理屏障;也許就是因為明白了,當雄心壯志地爬到高處時,發現已經不能再往上爬了,便需要醞釀轉身。在此之前,是要學會與自己的恐懼共存,接納自己的極限。

    波    本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