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儀倡海上遊引非遺元素
【本報消息】旅遊局預計本澳今年入境旅客達三千三百萬人次,如何增強本澳旅遊承載力,開拓更多旅遊產品一直受到居民熱議。《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建議本澳引入更多海上旅遊產品。議員、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李靜儀建議當局豐富本澳海上觀光遊的形式,引入更多漁業歷史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持續開拓本澳的航線產品組合。
李靜儀表示,要增加本澳的海上旅遊產品,除了考慮開拓航線和優化交通,旅客對於旅遊產品的選擇和吸引力方面亦有更高要求。本澳作為漁港,富有歷史的漁業文化亦是構成本澳多元文化的一部分,例如“鹹水歌”、“譚公誕”等近年被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當中,加上荔枝碗船廠片區已啟用,為豐富澳門的海上觀光元素增添不少軟硬件設備及條件,當局需思考如何在旅遊元素中結合漁業歷史並推動漁業轉產轉型。
旅遊局在“規劃”中建議,引入海上旅遊產品,豐富及優化海上觀光遊項目、開展更多的水上體育活動、完善和優化遊艇旅遊項目等。李靜儀建議當局適時檢視項目發展成效,包括推出海上旅遊方面的具體規劃。同時結合海上和漁業旅遊發展元素,引入更多漁業歷史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吸引更多客人體驗本澳的傳統漁業文化。
豐富海上航線組合
本地海上航線方面,“澳門海上遊”目前連接媽閣碼頭及路環碼頭。李靜儀關注有關航線的使用情況,當局推動船公司開拓更多跨境的海上航線的安排。建議豐富航線產品組合,例如煙花團、遊學團及生態導賞團等,豐富本澳海上觀光遊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