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的真諦
很多“脆友”紛紛說
,Threads最大的好處就是“還”沒有同溫層,可以跟更多人互動。當社會大事接踵而來,我深感在Threads可以看到多面向的論點,不像Facebook自作主張篩選,到後來,想看也看不到其他觀點,這大概是承襲了Instagram以興趣主題來推送內容的優點。而Facebook演算法改到最後不僅複雜,常常讓人在同溫層跳不出去,如果想看到不一樣的內容則又要註冊一堆帳號來分,實在很麻煩。Threads會如此吸引年輕世代,大概就是因為它這種做法,對年輕世代來說夠透明。
【摘自:〈比IG、臉書還要殺時間的“脆”:原本幾乎被遺忘的Threads為什麼突然爆紅?〉,Sho 的路上觀察手記,關鍵評論網,二○二四年一月十六日】
去年七月,社交平台Threads在母公司Meta的庇蔭下橫空出世,一推出即創下“五天內破億用戶”的紀錄,鋒頭一時無兩。但新鮮感不再一直留住用戶眼球,致令Threads在推出三數個月後,已被質疑“熱度不再”、會逐漸被淘汰……
但誰又能料到,被大多數人拋棄這事,竟為Threads造就出一條新路?正因為這平台沒有特別吸引人的用處,吸引了少數人在上面盡訴心中情——針砭時弊、風花雪月、無病呻吟,兼而有之。結果,大家都開始接受Threads的無甚特別、小眾,甚至為它能一直保持小眾而感到慶幸;因為,只有如此小眾,Threads上面的內容才可一直百花齊放。這樣的百花齊放,將Threads締造成一個(相對)沒有阻隔、人人暢所欲言的空間。而這點自由與開放,曾經也是Facebook、Instagram所吸引人的地方,只是隨着它們逐漸走紅、變得主流,一切都變成了歷史。
Threads的再次走紅,除了是另一個“塞翁失馬”的故事,也提醒着我們“無用之用”的道理。說到底,有用與無用,又豈是看當下的一切呢?
穆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