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剛:育中國特色數字人才
澳區北京市政協委員馬志剛會上建議,在北京建立數字工程學位與交叉學科課程,培養輸出中國特色的數字人才。
一、與國家教育部、在京高等院校共建數個數字科技工程學院。定向培養數字科技工程師與交叉學科知識的應用人才,尤其要重點培養數字絲路共建國家和國際學生。
二、深化與共建國家之間的數字人才教育、交流合作。推動與共建國簽訂雙邊或多邊學歷學位的互認協議,通過設置聯合培養項目、公派留學等方式,構建靈活高效的數字人才跨境交流機制。
三、構建數字科技學科的創新與實踐體系。立足“一帶一路”經濟發展需要,鼓勵在北京設立數字科技交叉融合的課程體系,集中資源建立一批數字科技聯合實驗室、應用中心等實踐平台,培養兼具理論和實踐技能的複合型跨境數字人才。
四、注重高質量跨境師資和教育資源的引進和應用。組建具有數字技術背景的國際化師資隊伍,作為跨境數字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和支撐。以多種方式吸引學者,海外高端專業人才來京發展,參與在京國際交流。
五、與北京數字科技企業開展數字科技實習與國際標準制訂交流平台。依托科技企業的人才培養系統,通過提供最前沿的技術應用培訓、打造多邊企業交流實踐機制;推動國際實習生與北京國際服貿交易會結合,在每年展會中為大會作數字科技的應用介紹與演示。
在北京建立具有“產教同行”特色的數字科技工程學院,與各共建國共同培養數字科技人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質量發展的體現,也是北京發揮國際外交、科研創新優勢的重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