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12版:樂與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Line Magnetic LM-805iA單端合併放大器
星光熠熠的秦趙大戰
影市淡季罕有熱鬧
挪威國寶級鋼琴家
港青交四十五周年場面動人
樂壇滚熱辣
猛料DVD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5月14日星期三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4 1月18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港青交四十五周年場面動人

清 風

    港青交四十五周年場面動人

    今年是香港青年交響樂團成立四十五周年,筆者有幸於上周日下午在香港文化中心欣賞這場慶典音樂會。

    最動人的下半場首先出場的是以中老年人為主的“香港青交舊生團”,更有本土古典音樂界“四大天王”擔任獨奏,這四人堪稱香港第一代土生土長的職業演奏家,他們是姚桑琳、蔡國田、李少霖、梁寶根:世界知名雙簧管演奏家和教育家姚桑琳現擔任香港演藝學院管樂和敲擊樂系主任;蔡國田是前香港小交響樂團單簧管首席並曾任香港管弦樂團樂手;李少霖則是香港管弦樂團本土華人法國號演奏家;梁寶根是前香港小交響樂團巴松管首席及香港警察樂隊音樂總監,剛從音樂事務處總音樂主任位置退休。香港過去三十年來走出大批傑出演奏家,他們不但在香港及大中華地區主要樂團擔任職業演奏家,遠至歐美的主流樂團都有他們學生的身影。他們也是澳門青交的海外顧問和導師,不少進入歐美或連續多年高踞亞洲榜首的香港演藝學院澳門學生,正是師出幾位“天王”。四位幾十年的好朋友一起演奏莫扎特《雙簧管、單簧管、巴松管、法國號與樂隊協奏曲》第一樂章,亮麗的音色、默契的配合,叫人拍案叫好。舊生團中也不乏現役職業樂團的演奏家,此情此景,正是香港青年交響樂團四十五年來貢獻香港的寶貴寫照。

    另一幅美麗的圖畫是最後一首《芬蘭頌》,由現屆香港青交加上舊生團聯合演出,令人感動。每年有舊生團參與演出是音樂事務處的傳統,今年有“天王”加盟,當然是四十五周年的緣故,但如此動人的場面,又豈只“傳承”呢?

    香港青年交響樂團曾有一段時間被“邊緣化”,一九年社會動盪後,香港政府重新加大投入音樂事務處,凸顯音樂教育和推廣對社會穩定和發展的重要。期望看到澳門青交也能得到政府和社會的支持,在培養本土音樂人才方面繼續發揮作用。

    □清    風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