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磚方柱的提督街市
紅街市的葡文名稱為Mercado Municipal Almirante Lacerda,它不一定是最著名的街市,但一定是全澳門最美觀、最典雅、最具藝術風韻的街市。一九九二年,紅街市被評為澳門“具建築藝術價值的建築物”。
紅街市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九三三年。為了取代老舊的新橋街市,當年澳門市政廳獲批在柯高大馬路(高士德)及罅些喇提督大馬路交界地帶,興建現代化的市政街市。因靠近提督馬路,該街市被稱為“提督街市”。選址時該地區西北方為菜田區域,高士德大馬路及鄰近的雅廉訪街區則是別墅區,住戶多為達官貴人,非富即貴。換言之,提督街市是專門為別墅區而建設的市政設施。
提督街市的設計師是土生葡人祖利奧 · 阿爾伯圖 · 巴斯度(Julio Alberto Basto),工程結構的負責人則是飛南第(B. de Sena Fernandes)。他們吸取現代主義建築藝術的精華,將提督街市建設成一個有着平行六面體外觀的三層展覽館。街市正中央佇立着一座鐘樓,四個房角各建設角樓一座,展現出兩軸對稱的建築佈局。在細節處理方面,設計師別出心裁地採取維多利亞建築“裸露紅磚,不用批盪”的設計元素,大量使用凹槽方柱護壁,並在外牆上設計一整排矩形窗戶,使整座建築兼顧實用需求之餘,還充斥着濃郁的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
提督街市順利於一九三六年建設落成,當地華人從其外牆紅磚中獲得靈感,漸漸將提督街市稱為“紅街市”,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隨着歷史變遷,鄰近街區早已成為“尋常百姓家”,紅街市也變成為澳門西北區民眾服務的普通街市。今日的紅街市是一個綜合性街市,無論是漁獲、肉類、瓜果蔬菜還是乾貨雜貨,皆可以在紅街市內買備齊全。此外,市政署還為紅街市內的露天迴廊加蓋,增加攤檔數量,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購物需求。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梁健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