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拓路網雙腿並行
澳門路窄車多,掘路不斷,塞車已成為困擾居民日常出行的老大難問題。發展智慧交通能緩解交通擁堵,世界各地都積極推動,澳門亦不例外。交通局近年致力建設智慧交通系統,其中智慧交通燈比例已上升至六成三,預計今年達至八成。未來應進一步整合發展智慧交通,提升城市運行效率。
隨着科技尤其大數據發展,智慧交通應運而生。內地城市智慧交通已相當成熟,數據除了來自道路監測設施,更多來自駕駛者的手機應用程式等。通過大數據應用,準確預測車流尖峰,提前聯動周圍智慧交通燈,降低車輛在路口的等待時間。並讓救護車、消防車等車輛優先通行,使救人救火暢通無阻。
澳門近年陸續推動智慧交通建設,如推出智慧交通、泊車地感裝置、不同的手機應用程式,期望能便利居民出行,解決交通擠塞。但因道路條件限制,整體成效仍未達社會預期。如東方明珠及高士德區等塞車黑點,仍需警員疏導交通,甚至“人手轉燈”,以緩解交通擁堵,讓人覺得相當“落後”。
交通局近年大力推動智慧交通燈,設自動配時及雲數據配時,以平衡人車通行時間,達至最佳及最優的出行效率。目前全澳共有一百三十八組交通燈訊號,其中智慧交通燈的比例約六成三,預計今年可提升至八成。當局近期數據顯示,實施後美副將大馬路整體行車時間減少兩成五;黑沙環新街及東北大馬路、荷蘭園大馬路及士多鳥拜斯大馬路,整體行車時間分別減少一成四及一成一,有效節省行車時間。期望當局能持續及加快推動智慧交通燈建設,緩解尖峰時間的交通擠塞,真正展現智慧系統對交通管制的優勢。
智慧交通早有規劃,涉及智慧巴士、智慧停車、道路智慧交通管控及智慧出行資訊服務等,問題在推進時間表。更重要是交通問題環環相扣,沒有外圍路網緩衝,超荷運作時幾無疏導空間,故除發展智慧交通外,關鍵還在於建設更多立體道路網,以分流交通壓力。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