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窗門街真有紅窗門
在福隆新街上端有一條車水馬龍的長街——紅窗門街,許多人以為“紅窗門”是因福隆新街商舖的紅色窗門而得名,實則是顛倒了先後,這些窗門於一九九六年才塗成紅色,而紅窗門街則已有數百載歷史。
昔日澳葡政府為抵禦外敵入侵,曾在澳門築起多道城牆,其中一道閘門就在紅窗門街的東北端,即今日天通街與蓬萊里之間。昔日居民慣將用石建成的城門統稱為“石閘門”,又因這道閘門頂有一扇紅窗,紅窗門便由此而來,其下街道也被稱為紅窗門街。紅窗門與下環、媽閣等要衝地相通,閘口貫通下環及媽閣等區域,所以它的葡文名也被譯作 “關卡街”。
一八六二年,城牆與閘門被拆除,不過這條要道仍保留“紅窗門街”的名稱。後來富紳王祿、王棣父子發展福隆新街一帶時也帶旺紅窗門街,在花事興盛的時期街內商舖林立,更有酒樓旅館。至一九四○年代,澳門禁娼禁毒,福隆新街這個煙花地步向式微,紅窗門街也笙歌不再,及後街上酒店和舊樓陸續拆建成民居,至九十年代許多老舖也相繼結業,但也因此令這裡租金低廉,吸引許多外籍勞工遷入並落地生根;今日走在紅窗門街上,不難發現特別多菲律賓人與商店,儼然一個“小菲國”,也令紅窗門街仿似昔日般繁盛,繼續迎接四方來客。
欲知更多詳情,立即掃碼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