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隊商業合作受“狂粉”影響
隨着電競行業日趨成熟,職業戰隊除了在賽場上要爭取成績外,在賽場以外也要努力爭取曝光,為自己拉來更多贊助。這種行為本來在體育界就是常態,而且戰隊也不是單方面的得益者。由於Z世代的注意力嚴重碎片化,對於各個渴望獲得曝光的品牌來講,在電競方面投放廣告比起傳統媒體來得更有效,成本更低,贊助電競戰隊本應是一個雙贏的商業合作。但最近接連幾單新聞都顯示和電競戰隊合作其實風險不低,一不小心更會有反效果出現。
首先是《英雄聯盟》韓國知名戰隊Gen.G,原本預計去年十二月底應韓國人體工學椅品牌SIDIZ的邀請,在台灣舉行產品發佈會及粉絲見面會,因此在十二月二十日於臉書專頁公佈消息。但貼文內容竟將台灣稱為海外國家,引起中國粉絲不滿,在Gen.G的社群媒體專頁大舉“出征”,最後Gen.G宣佈取消行程並公開道歉。但在道歉文中的字眼又一次使用不當,態度過分軟弱導致韓國本土粉絲不滿,甚至表示不想在明年的韓國聯賽看到Gen.G。結果Gen.G在十二月二十一日第二次公開道歉,表示是由於內部溝通不良引起各方誤會,同時刪除了之前的道歉文,但此舉反而引爆兩地粉絲情緒,十二月二十二日由Gen.G團長李志勳親自下場解釋並再次道歉。幾日間Gen.G同時得罪內(地)韓台三地網友,更失去了贊助活動的收入。
另一單新聞發生在今年《英雄聯盟》世界賽期間,最後一場八強賽事,中國LPL賽區戰隊LNG對上最後一支韓國隊伍T1,大部分中國觀眾都期望見到LNG晉級令四強由中國隊伍包辦。可惜LNG表現令人失望,以〇比三落敗出局,慘遭“剃光頭”。賽後大量中國粉絲遷怒到LNG隊伍的母公司——李寧身上,在李寧品牌的抖音直播間洗版,怒斥“李寧的羽絨外套不能買,因為不抗寒(韓)”,甚至作起打油詩——“衣服穿李寧,白送三比〇”。留言區也被韓國國旗佔領,甚至有失去理智的網友表示要辭退隊中的韓援,又呼籲不要買李寧的產品。其實李寧在電競方面的投入絕對值得網友尊重,翻查公司報表,過去三年李寧在電競方面的毛損,累計超過五千八百萬萬港元。
這兩單公關災難起因雖然有所不同,但事件可以在極短時間內被炒熱至此程度,也和電競的主要支持者——Z世代擅長在網絡使用迷因(Meme)快速把消息擴散有關。而且擴散的同時也包含了強烈的情緒反應,正正體現了電競在行銷方面的威力。只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品牌方在準備行銷企劃時必須加倍小心,而粉絲們也應該盡量控制自己情緒。否則只會令各大品牌降低走入電競界的意欲,甚至令所支持的戰隊失去得來不易的贊助。
撒力斯、龍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