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線女雕像穗舊居落成
【本報記者廣州廿八日電】今年是紅線女誕辰九十八周年、逝世十周年,紅線女藝術中心聯合粵港澳多家文化藝術單位舉辦一系列主題活動。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許鴻飛創作的紅線女雕像,昨天在廣州紅線女舊居落成。
紅線女家屬代表馬鼎昌、鄧原,廣州市原市長、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陳建華,廣東粵劇促進會會長倪惠英等出席活動,共同見證廣州文旅新名片的推出。陳建華表示,紅線女老師是嶺南文化的瑰寶,是粵港澳大灣區乃至華人華僑心目中不可替代的文化記憶,雖然紅線女逝世已有十年,但其藝術成果和精神始終激勵和指引着人們,以更昂揚姿態和更強使命感推動文化繁榮。
馬師曾、紅線女長子馬鼎昌表示,母親紅線女等一代粵劇工作者留下豐富深遠的藝術瑰寶,彰顯粵劇文化的創新性、包容性等特徵,深刻熔鑄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中,作為後輩應更加堅定文化自信,推動傳統文化煥發新光彩。馬師曾、紅線女幼子馬鼎盛寫下賀詞:“今天紅線女舊居迎來母親家居塑像,將加大力度歡迎五湖四海來客,通過參觀舊居等形式更加了解和熱愛粵劇文化。”
展現樸素生活
紅線女雕像選取紅線女生活形象為藍本,手執葵扇,竹籐桌上書本一冊,熱茶一杯,描繪一幅朗朗乾坤下悠然自得的畫面,這是公眾極少接觸到的一面。自紅線女舊居開放以來,不少觀眾來到紅線女舊居均會感歎一位如此傳奇的藝術大師家中佈置卻如此樸素,沒有華貴的裝修,只有褪色的沙發套、找木工打的櫃子等,還有滿滿四櫃子書籍和滿床劇本、材料。這就是紅線女的生活,夏天不願意開空調卻多次捐出善款,滿桌的藥品每次登台卻依舊神采奕奕,吃得很簡單卻給住家的徒弟學生加餐……一生以極致的藝術追求和嚴苛細緻的教導,培育一批批粵劇工作者和粵劇推廣者,使粵劇文化得以薪火相傳、延綿不斷。
展出戲服字畫
紅線女藝術中心以弘揚傳播粵劇紅派藝術為己任,多渠道、多角度的收集與紅線女、粵劇相關作品和藏品,取得不少成果。如胡美屏捐贈林藍繪製的中國畫《新年快樂》、馬鼎盛捐贈紅線女的題詞“為人民講歷史是最大的幸福”等一批珍貴資料,並受邀參加中國——東盟戲劇周藝術展。其主辦的“南國紅豆——紅線女戲服和字畫主題展”,昨天亦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