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建傳染病智能監測預警體系
據中新社北京消息:中國國家疾控局綜合司司長張國新二十八日在北京表示,目前中國已建立法定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覆蓋全國八點四萬家醫療衛生機構,將全面推進智慧化多點觸發傳染病監測預警體系建設。
中國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推動疾病預防控制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十二月二十八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了《指導意見》有關情況。
張國新在吹風會上表示,目前,中國已建立法定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覆蓋全國八點四萬家醫療衛生機構;常年對鼠疫、脊髓灰質炎、瘧疾、流感等重點傳染病開展主動監測。特別是面對新冠疫情和急性呼吸道疾病,拓展形成了包括哨點醫院監測、病毒變異監測、城市污水監測在內的十個監測子系統,開展了急性呼吸道疾病多病原監測試點,並設置四類風險信號,科學研判監測結果,及時報告、發佈預警信息,為有效開展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提升監測預警能力
《指導意見》強調要求提升監測預警能力。張國新表示,將按要求全面推進智慧化多點觸發傳染病監測預警體系建設,重點抓好健全制度機制、拓展監測渠道、規範評估預警、提升專業能力等工作。
張國新說,在優化現有疫情監測報告系統的基礎上,健全傳染病臨床症狀、病原微生物、病媒和環境因素等監測系統,構建部門協同的監測體系,暢通社會公眾參與的渠道,密切關注全球傳染病疫情變化,從多源頭開展監測工作。
救治能力持續加強
在傳染病救治能力方面,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體制改革司副司長莊寧介紹說,國家衛健委不斷推動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建設,持續提升傳染病救治水平。平急轉換的醫療救治能力持續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二級以上醫院的發熱門診設置率均超過百分之九十八,基本實現應設盡設、應開盡開。同時同質化、標準化的醫療救治體系不斷規範,“十四五”以來,中央財政已投入八千五百萬元人民幣,支持全國二十二個感染性疾病相關專業的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