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5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寒潮來襲 居民打邊爐驅寒
特首致函甘肅慰問地震災區
新濠永利澳娛各捐千萬援甘肅救災
寒流襲澳
廣州日報專版稱道本澳美食文化
居外葡人將失家庭醫生補貼
平安通籲長者注意保暖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4月25日星期五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12月22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廣州日報專版稱道本澳美食文化



廣州日報報道澳門多元文化美食

    廣州日報專版稱道本澳美食文化

    【本報記者廣州廿一日電】澳門回歸祖國廿四周年當天,廣州日報在A8版粵韻周刊刊登了《璀璨濠江中西交融    澳門風味滋味萬千》,將多元文化和諧融匯的澳門美食娓娓道來,並以美食呈現粵澳同根同源,血脈相連。

    文中提及,澳門人的祖先大多是從現今廣東過來的移民,這決定了澳門的飲食基調以粵菜為主。粥麵館、茶餐廳、冰室、糖水舖、牛雜店等廣東人耳熟能詳的覓食場所,在澳門街頭隨處可見。

    飲食基調粵菜為主

    二○一七年,澳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的稱號。如今,粵式風味、葡式美味、南洋味道在澳門交融,呈現着文化多元融合的萬千滋味。澳門粵菜一度受鳳城派影響,正宗順德菜館廣受歡迎。其中,野雞卷、炒牛奶、金錢蟹盒等傳統順德菜在澳門得到很好的傳承。

    澳門之味的生成,離不開廣東提供的強大物資保障。澳門有過百家大大小小的糕餅手信店,特別是澳門回歸祖國後,糕餅成了澳門招牌特產。大三巴街、十月初五街、福隆新街、清平直街、官也街、地堡街……在這些古老街巷中,杏仁餅、薑糖、蛋卷香氣四溢。

    土生葡菜中西交融

    澳門歷史城區在四百多年裡見證了中西文化的交匯,漂洋過海而來的馬介休,充斥神秘氣息的香料、中西風物和食俗交融的特色美食,是歲月沉澱的別樣印記。“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數個世紀以來代代相傳,成為澳門獨特的土生葡菜。

    說起澳門的土生葡菜,很多人想起來的第一道菜可能就是“葡國雞”。“葡式雜燴”也是一道傳統澳門土生葡菜,做這一道菜,必不可少的是廣東特有的乾豬皮。

    澳門豬扒包的麵包是法式麵包的“短版本”,而帶骨豬扒又有中式基因。而說到澳門標誌性的小吃,最有名的莫過於澳門葡撻,除了葡撻,廣式蛋撻也很受歡迎,兩者同中有異,不約而同演繹了文化融合的味道。

    澳門美食的文化韻味是多味的調和,不囿於傳統,兼收並蓄,開放包容永遠是澳門這片土地上飲食文化的內核。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