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墓出土大量戰國楚簡
【據新華社北京廿一日電】國家文物局十二月廿一日舉行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佈會,會議聚焦東周至隋唐時期的重要考古發現和最新科研成果,通報了陝西省寶雞市下站遺址、陝西省西咸新區北城村墓地、湖北省荊州市秦家咀墓地、湖南省郴州市渡頭古城遺址等四項“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
下站遺址為東周至秦漢時期密畤遺址,考古發現祭祀遺跡一千四百餘個,揭示了東周時期秦國、秦統一後、漢代不同時期祭祀遺跡、器物的演變過程,系統展現中國古代祭祀制度和我國傳統禮制文化發展的歷史進程。
北城村墓地是迄今考古發現十六國至隋唐時期規模最大的獨立墓園,考古發掘十六國時期墓葬卅八座、北魏至西魏時期墓葬一百○一座、北周至隋唐時期墓葬一百四十六座,整個墓地佈局清晰、規劃有序,延續時間長,生動再現了十六國至隋唐時期遷徙到關中地區的少數民族與漢文化逐漸融合的過程。
秦家咀M1093楚墓是目前出土戰國楚簡數量、文字最多的墓葬,出土三千九百餘枚竹簡,總字數約三萬字,內容包括先秦時期六藝類、諸子類、辭賦類、術數類、方技類文獻,對於校勘傳世文獻、豐富歷史資料具有重要價值,是研究先秦時期的歷史、文化、思想的珍貴資料。
渡頭古城遺址是漢代至六朝時期的“臨武”縣治所在地,考古發現古城址(衙署區)、居址區、手工業遺址、墓地,衙署區水井出土三國時期吳國簡牘近一萬枚,內容涉及臨武縣行政區劃、賦稅、戶籍、屯田、礦冶等,為研究古代中央政權對南嶺地區的開發和有效治理提供了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