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之“融”關鍵在“通”
今年十二月十五日,適逢兩岸雙向“三通”全面啟動十五周年。十五年過去,雙向“三通”促進兩岸人流、物流、資金流往來,形成“一日生活圈”,極大便利民眾出行,廣大台灣同胞尤其從中受益。
二○○八年,兩岸關係實現歷史性轉折,開創和平發展的新局面。海協會和台灣海基會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協商談判,兩岸通過簽署相關協議正式實施空運直航、海運直航、直接通郵,大陸企業得以赴台投資,兩岸同胞期盼了三十多年的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得以實現。
即便七年多以來,因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遭到破壞,但兩岸關係能融盡融、大陸持續推進應通盡通的趨勢和步伐未曾停止。雙向“三通”十五周年的歷史意涵,觀照兩岸關係未來,至少提供了三點啟示。
觀照未來三點啟示
其一,只有回到“九二共識”,“三通”外溢效應才能不斷擴大。
實現雙向“三通”的基礎在於兩岸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在此基礎上,雙方在八年內簽署了包括《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在內的廿三項協議,開創經濟、社會、文化領域大交流、大交往、大合作局面。
今年十二月,新一批台東縣番荔枝業者通過註册登記,台灣番荔枝恢復輸入大陸。
這再次證明,只要堅持“九二共識”,合作往來符合相關規定,大陸願與台灣有關方面共同推動為島內基層民眾謀利造福的各項事宜。
其二,交流合作越深入,兩岸關係發展前景越廣闊。
當前,台灣經濟面臨繁榮與衰退兩種前景的選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台灣經濟的繁榮有着必然聯繫。作為外向型經濟體,台灣天然地需要對外開放、產業整合。兩岸關係好與壞、交流合作深與淺,決定台灣能否進行產業整合。
不可否認,兩岸當前在諸多議題上存在分歧,亟需交流合作向更多領域、更深層次拓展,進一步使更多兩岸民眾尤其是台灣民眾享受和平發展成果。
其三,推進兩岸融合發展,是解決台灣發展困境的有效途徑。
融合發展紓解民困
兩岸之“融”,關鍵在“通”。即使兩岸交流在一段時間裡受到阻力,大陸也從未停止提升兩岸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的“應通盡通”腳步。特別是,作為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福建在兩岸融合發展方面先行先試,探索出了一些新方法、新路徑。
“以通”、“以惠”、“以情”促融,給予兩岸合作前景極大的想像空間。大陸於今年九月出台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最新文件,相關落地舉措隨之而來。
觀察人士指出,紓解台灣民生之困、增進台胞利益福祉,當從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中找尋出路。雙向“三通”的達成是兩岸共同釋出善意的結果,正值十五周年之際,如何以融補缺、以融紓困,台灣各方不妨從歷史中探求一些智慧和靈感。
(北京十五日電)
中新社記者 容海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