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關係校準航向再出發
二○二三年十二月七日,第二十四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在北京成功舉行。習近平主席會見來華參會的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李強總理同米歇爾、馮德萊恩共同主持會晤。本次會晤是雙方領導人時隔三年疫情後再次舉行線下會晤。雙方領導人長時間、面對面交流,就事關中歐關係的戰略性問題以及中歐各領域對話合作、雙方重點關切、全球治理、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等深入坦誠交換看法,深化戰略溝通,彰顯了中歐關係的全球影響和世界意義,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了建設性和穩定性。
保持雙邊戰略穩定
對於中歐關係而言,今年是承前啟後的重要年份:中國和歐盟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二十周年、中歐領導人會晤機制建立二十五周年。中歐關係發展的事實證明,中歐是夥伴不是對手,雙方共識大於分歧,合作多於競爭。中歐關係具有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不針對、不依附、也不受制於第三方。
去年底以來,中歐關係呈現鞏固發展的良好勢頭,高層交往密切,戰略、經貿、綠色、數字領域高層對話成果豐富。此次會晤期間,雙方同意保持中歐關係戰略穩定。歐方重申致力於發展建設性、穩定的中歐關係。中方表示願同歐方一道,堅持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定位,不斷築牢政治基礎,持續增進戰略互信,全面加強互利合作,密切多邊協調配合,進一步提升中歐關係的穩定性、建設性、互惠性、全球性,為亞歐大陸以及全世界的繁榮穩定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深化互利共贏合作
二十年來,中歐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格局,雙邊貿易額增長六倍,雙向投資增長五倍多,當前中歐平均每天貿易額達二十三億歐元,為雙方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雙方同意適時召開新一輪中歐戰略、經貿、綠色、數字等領域高層對話,舉行財金、工業、區域政策、競爭政策對話和中歐金融工作組首次會議。雙方將堅持雙向開放、互利共贏,反對“脫鈎斷鏈”,堅持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分歧。雙方將深化經貿、綠色、地理標誌、知識產權等領域合作,用好出口管制對話機制,探討建立中歐關鍵原材料預警機制、構建穩定互信的供應鏈夥伴關係。雙方同意在碳排放交易方面加強合作,支持雙邊碳排放交易體系諒解備忘錄延期。
人文交流是中歐關係的重要基石。雙方在加強人員互聯互通以及人員流動的必要性、航空復航等方面達成了很多共識,同意明年舉行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新一次會議。十二月一日起,中國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等六國實施了免簽入境政策,受到歐方歡迎。
共同應對全球挑戰
中歐是推動多極化的兩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兩大市場、倡導多樣性的兩大文明,在當前動盪加劇的國際形勢下,中歐關係具有戰略意義和世界影響,關乎世界和平、穩定、繁榮。雙方有責任共同為世界提供更多穩定性,為發展提供更多推動力。
習近平主席在會見中強調,中國式現代化和歐洲一體化是中歐各自着眼未來作出的戰略選擇,中歐應該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加強發展戰略對接,實現共同發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開放平台,為世界上一百五十多個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中方願繼續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包括同歐盟“全球門戶”計劃對接,一道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雙方都表態支持多邊主義,同意在聯合國等多邊框架內加強溝通協調,推動世貿組織進行必要改革,共同應對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等全球性挑戰,推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取得積極成果。雙方同意就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加強溝通協調。在烏克蘭問題上,中方將繼續致力於勸和促談,推動危機政治解決,支持歐方發揮重要作用。
中歐選擇對話合作,陣營對抗就不會形成;中歐選擇和平穩定,新的冷戰就打不起來;中歐選擇開放共贏,全球發展繁榮就有了希望。我們期待,雙方堅持戰略思維、堅持相互尊重,為增進全人類福祉、應對全球性挑戰作出更大貢獻。
龔 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