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澳門作為文化交流合作基地的建設和作用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近年來,澳門圍繞“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建設,呈現疫後經濟快速復甦、社會大局穩定祥和、各項事業穩健推進的良好態勢。澳門“二五”規劃也提出,到二○二五年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內涵更加豐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功能進一步擴展、“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建設穩步推進。
在當前形勢下,要高度重視“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建設,不斷充實“一基地”的內涵,為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助力澳門特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一基地”是對澳門歷史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是歷史賦予澳門的寶貴財富。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澳門文化蘊含着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兼具西方文化特色,是一種以中華文化為主、相容西方文明的具有多元化色彩的共融文化。
澳門自一五五七年開埠以來,將近四百七十年的建埠歷史,是十六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據點,是明朝中國最早開放的地方,是遠東最早的傳教中心,是東西文化雙向交流最早的基地,大大促進了東西文化的交流,並使地中海的拉丁文同印度、東南亞、日本及中國的文化相互融合。作為中西文化薈萃的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文化始終在澳門佔據主導地位,同時多元文化特色得以保持,建築中西合璧、族群友愛相助、習俗多姿多彩,澳門成為不同種族的和諧家園,潛移默化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感染力和影響力。
置身國家發展大局,澳門推進“一基地”建設具有明顯優勢,“一基地”是澳門的文化資源秉賦被賦予國家層面、戰略層面及實施層面的新定位。
發展好新時代的文化事業,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支撐。
當今世界,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日益顯現,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不斷擴大,其影響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廣泛而深刻。文化既直接貢獻於經濟增長,又對提升經濟發展品質發揮着重要作用,當經濟具有更多文化含量的時候,經濟才能實現更高水平、更高層次,以及更可持續的發展。
澳門公佈首個全面系統的產業發展規劃,《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二○二四至二○二八)》明確,圍繞“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發展定位,按照“二五”規劃明確的發展方向,落實“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做優做精做強綜合旅遊休閒業,加快發展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現代金融業、高新技術產業、會展商貿及文化體育等產業,努力構建符合澳門實際、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結構,加快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文化產業具有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特點,是典型的綠色經濟和朝陽產業,符合澳門微型經濟體的發展需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有利於澳門優化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有利於拉動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有利於擴大就業和創業,文化與經濟相融合產生的競爭力是最根本、最持久、最難替代的一股力量。發展文化產業也是澳門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題中之意。
東西方文化交融,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聯結紐帶。
自十六世紀中葉葡萄牙人入居澳門後至十九世紀初,澳門作為中轉貿易港口城市而迅速興起,是中國商品輸出世界的重要節點。澳門的興起,擴展和延伸了海上絲綢之路全球貿易,為搭建文明間的對話和交流作出了貢獻。澳門把西方文化和科學技術傳到中國,又把中國的文化、尤其是東方的哲學思想傳至西方,促進了歐洲十八世紀啟蒙運動的興起。命運與共,同啟未來,澳門在促進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和傳播力方面,在促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的溝通交流互鑒等方面,作出了貢獻。
根植歷史,面向未來。中國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自身發展經驗和發展機遇同各國分享,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立己達人、兼濟天下的情懷與擔當。澳門利用國家所賦予的獨特發展定位優勢,憑藉中葡文化交融的歷史淵源,以及作為中華及多元文化交流合作基地的作用,參與到“一帶一路”倡議的全球建設中,發揮澳門“一基地”的平台作用,重點推動影視、文化展演、文化旅遊,打造國際巡遊盛事,搭建國際交流平台;發展以海外青年和學生為主體的來澳留學、遊學、研學等產品,推動人文交流;通過會議展覽、文藝演出等多樣形式弘揚中華文化,並借助酒店、飲食、休閒等相關產業交流,讓“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尤其是葡語國家,更好地聆聽中華文化的聲音,更好地認識中國、了解中國,促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乃至世界人民的交流。
在傳承與發展中加快“一基地”建設,打造國際文化交流平台。
二○一九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一基地”發展定位以來,國家陸續出台了不少支援澳門“一基地”發揮集聚作用的文件和政策。今年五月,文化和旅遊部與特區政府正式簽署《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促進“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建設聯合工作委員會協定》,着力落實中央對澳門有關建設“一基地”的政策措施。
近年來,澳門文化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社會創造了更多元化的教育、就業選擇,文化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結合當前新形勢、新任務,要從戰略層面謀篇佈局“一基地”建設,盡早編制專項規劃,從定位、佈局、行業、資源配置以及保障支撐等方面予以謀劃,堅持系統思維、組織科學論證,堅持國際化視野,制定可行的發展目標和行動計劃。
要持續舉辦國家級、區域性及國際性的文化交流活動,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互鑒,提升澳門“一基地”的影響力。
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要進一步發揮好澳門的文化紐帶作用,加快建設文化交流合作基地,推進文化創新,向世界講好澳門故事,講好中國故事,以澳門為紐帶,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彙聚起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張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