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抵玩電動車大收旺場
筆者不時跟朋友、讀者分享當今新車市場的變化。以香港市場為例,近年在有關方面積極推動下,電動車如雨後春筍般有大量不同品牌到港。筆者曾經說過,大衆化的小房車市場將會被國產電動車攻陷!此話果然沒錯,繼之前的比亞迪、MG後,最近又有新品牌Neta Auto到港。最經濟實惠的AYA,即使用不上“一換一”計劃,開價不過是十八萬八,香港代理大昌行汽車發佈當日,筆者帶同一位剛考到車牌的年輕人出席。對方一見這款新車,觀其呎碼,看其售價,直呼完全符合他這類新牌仔的要求。
前兩晚跟好友飯聚,話題不知怎地落到電動車身上。朋友之前也曾考慮加入電動車車主行列,當其時筆者問過到底有甚麼要求?要名牌效應、還是要續航距離長,抑或要經濟實惠?朋友沒有給出答案,直至這次晚飯,朋友竟然說出了筆者的心底話。
朋友表示,電動車跟以往的燃油車很不同,現在使用的電動馬達和電池一直有改進的空間。情況就如大家不能離身、時刻都要觀看的手提電話一樣。記得手提電話初出之時,電量可供備用或通話時間都很有限,大概只有一兩小時,功能簡單得只能通話及傳遞短訊而已。然而,時至今日,手機電量大多可以備用超過一兩天。更值得關注的是,手機功能已涵蓋了生活上多項必需品,例如相機、記事薄、導航系統、甚至內置八達通、油卡、拍賣平台、收看新聞等等,每一代的新機總會有更多功能。
因此朋友認為,既然電動車跟手機過去發展相似,就會購買最基本、售價最相宜的版本。事關電動車隨時會有改良,可能每一代都會給消費者帶來驚喜的時候,變相舊的電動車就很容易變得不合事宜。所以最基本便宜的,用其三、四年便換新電動車,即使易手價下跌,損失也有限。同時又可以定期更換新車,繼續追上潮流。
所以,售價廿來萬的電動車正正符合這個概念,難怪最近多個內地品牌的電動車,憑着近似的定價大收旺場。
戴年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