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師轟“去中”課綱走紅
【香港中通社八日電】近日一段批判台灣當局“去中國化”課綱的短視頻走紅,在社交媒體廣為傳播。影片中,來自教學一線的台北第一女子高中語文老師區桂芝痛批二○一九年版課綱大量删減文言文,導致學生無法明辨是非,是“無恥課綱”。
今年十月起台灣“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舉辦系列記者會。區桂芝在十二月四日的記者會上發表簡短演講。她表示,回首台灣二十多年的教改,始終在“去中國化”的幽靈原則指導下,讓各級學校、老師、學生沉入越來越黑暗的教育深淵。老師們沒有足够時間進行深入完整的教學,孩子們失去了扎實的基礎教育與合適的生活教育。
是可忍孰不可忍
談到課綱大幅減少文言文在語文教學中的比例,區桂芝痛陳,二○一九年版課綱删掉的經典古文,更是令人“是可忍,孰不可忍”。例如删掉顧炎武的《廉恥》,學生不再有機會思考為甚麼“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再加上每天在新聞中看到那麼多不清不白的政客吃香喝辣,耀武揚威,學生價值觀怎麼不混淆,是非觀怎麼不錯亂?所以,這個課綱是缺德的、是無恥的。
犯萬死莫辭罪行
區桂芝指出,新課綱還删掉了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那是一篇處理個人生命挫折的範文;删掉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從此學生們可能以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個神話,也失去了認識建立生命高度、學習大我關懷的典範;删除荀子《勸學》,學生因此失去思考學習的意義、方法、步驟的重要引導;删除《台灣通史序》,讓學生不知道台灣人的祖先多重視民族精神、文化香火。區桂芝痛批,這是“犯下萬死莫辭的罪行”。
勉台師有所堅持
區桂芝發表演講的視頻被分享到網絡後,不僅在台灣社會掀起討論,還紅遍兩岸、甚至在海外華人圈中引發巨大迴響。區桂芝對此表示,她今年教書正好滿三十年,完整經歷台灣教改過程,越到後來越發現不對勁。
她說,記者會後收到很多反饋,以前同事、家長、學生都稱讚自己說出他們的心聲,海外朋友也把視頻回傳給她,“如果是因為這個議題變網紅,我感到很光榮。”區桂芝也鼓勵文史課的老師,在這個文化逆流時代,都要有所堅持。
卅篇文言文被刪
二○一八年,台當局教育事務主管部門在學界及輿論質疑中通過新版高中歷史課綱,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框架下討論”。二○一九年九月,根據新課綱編纂的教材進入課堂。
資料顯示,二○一九年版課綱的前身二○一○年版課綱設有三十篇推薦文言文,二○一九課綱縮減至十五篇,文言文佔比從四成五至六成五,減為三成五至四成五。綜觀二○一九課綱十五篇推薦古文,先秦、魏晉南北朝、唐宋、明清以及台灣相關分別挑選三篇;而二○一○課綱時期,三十篇文言文則收錄包括《醉翁亭記》、《蘭亭集序》、《漁父》、《廉恥》等,這些如今已不在名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