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軌“過海”在即 配套須完善
輕軌氹仔段下周五起將正式經西灣大橋下層隧道連通媽閣站,終於能夠“過海”,為近期坊間熱話之一。可以預期輕軌乘客量將會上升,會否導致下環一帶交通壓力百上加斤,當局宜做好預案,讓軌道交通功效發揮至最佳。
昨日運輸工務範疇施政辯論中,多位議員都關注輕軌未來運作。羅立文司長及有關官員表示,經過長時間試車監測,以及已安裝結構監測系統,消防安全亦已通過第三方驗收,強調西灣大橋下層行車通道輕軌行車絕對安全。特區政府與港鐵的五年營運合同明年底到期,當局言明到期結算時肯定會少於五十億元。
輕軌“過海”,可以預期嘗鮮客以至日常通勤需要,將帶動乘客量上升,亦對輕軌日常運作管理帶來挑戰。過去一段長時間,氹仔線客量有限,猶如“觀光列車”。面對隨時急增的客量,當局及營運公司是否已做好壓力測試,確保行車系統暢順安全、站點人手及設備足以應付?萬一故障,應急預案如何?當越來越多人依賴輕軌通勤時,小小故障足以影響整個城市交通運作,當局有必要全盤考量。
輕軌作為貫通澳門與離島的大型軌道運輸系統,目前只是接通媽閣,身處澳門半島的居民、遊客可以選擇由媽閣坐輕軌往機場、氹仔碼頭、金光大道,甚至將來的橫琴口岸、離島醫院、石排灣公屋等,減少塞車、泊車等煩惱,相當便利。但要發揮最大便利性,澳門半島必須要有良好的公交接駁,起碼亦應設快捷往返關閘口岸的公交線路,充分發揮輕軌功效,紓緩整體交通壓力。
由於輕軌系統並非在住宅區,需要巴士接駁,預料長遠都會以“輕軌+巴士”構建集體運輸系統。倘若兩者實現轉乘優惠,定能相輔相成,一加一大於二。不過官員坦言雙方“傾唔掂”,輕軌巴士轉乘優惠有待推進。本澳彈丸之地,要充分發揮整個公交系統的運力,透過轉乘優惠吸引居民遊客使用,當局有必要多作努力,方能真正實現“公交優先”,緩解交通難題。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