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症下藥緩解高學歷青年失業
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首三季入境旅客接近二千萬人次,按年增加三點六倍。訪澳旅客回穩,帶動本澳經濟復甦,本地居民失業率已由疫情時高峰期的百分之五點五,逐步回落至近期的百分之三點一。
疫後旅遊業迅速復甦,不代表百業復興。正如施政報告特別提到,復甦和發展不均衡,一些行業、企業和居民還未完全擺脫過去三年疫情衝擊所造成的困境和困擾。
青年及高學歷人士成為失業大軍中的主流,可能就是疫後新問題之一。根據勞動範疇今年第三季統計數據,儘管失業人口已下降至九千一百人,但從失業歲組分析,十六至三十四歲的失業人口多達四千一百人,較疫情前增加百分之四十一。總失業人口中,近半具有高等教育學歷,約四千五百人。結合兩組數據,得出的結論是失業率下降,青年與高學歷人士失業的數字卻突出。
儘管勞工部門積極推動居民就業,不斷舉辦培訓及就業配對,首十月累計協助一萬一千五百六十一人次獲聘。同時,勸勉年輕人行行出狀元,可先就業後擇業,勿因專業不對口又或起步薪金低而錯過成功發展的機會。但實際數據反映問題,背後狀況未必如過去因沒有好工、“畢業即失業”一樣。
一來經濟復甦帶動人資需求,仍重在旅遊服務業,並不完全對口青年及高學歷人士;其次是部分高水平行業和工種未完全復常,職位存在缺口;近年博彩中介服務業震盪,釋出部分人資可能還未重回職場。
也有可能存在新一代“躺平”心態。本澳仍是相對富裕社會,年輕人對以工作維持生計的概念未必強烈,即使暫時不上班,生計都可由父母繼續照顧;有些寧願繼續升學,不想擇業。甚至是新世代青年及高學歷人士流行“斜槓”,即彈性就業者,自由業態,可以身兼數職也可以暫時失業。
失業率百分之三點一,已接近充分就業,但面對突出的青年及高學歷人士失業高,若無法找到癥結,剖析成因,再多的配對也徒勞。調查及了解青年及高學歷失業人士就業意願、擇業心態,方能對症下藥。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