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蟹記
秋天是食蟹的好季節。秋高氣爽,蟹膏肥肉厚。
《爾雅翼》中對蟹的形容描寫為:“蟹八跪而二螯。八足折而容俯,故謂之跪;兩螯倨而容仰,故謂之敖。”蟹有八足二螯,節肢可屈折,故稱跪;蟹常以螯行襲,是為不遜,又常常高舉,因而得名敖。荀子在名篇《勸學》中言“蟹六跪而二螯”,則未知是格物之誤還是蟹類有別,成為一樁懸案。
食蟹,我偏愛食蟹本身的鮮味,清蒸為上,白烚次之,輔以薑蔥、料酒等佐料祛腥,便足以動人心弦。揭開蟹蓋,映入眼簾的是與黃金般澄亮的蟹膏,綿密細軟,鮮香撲鼻。但要注意蟹腮、蟹胃、蟹心不能食,其中六邊形的蟹心是大寒之物,易傷脾胃,不建議食用。拆除不可食用的部分後,可因個人喜好選擇先吃蟹肉或是先吃蟹膏。美食當前,我按捺不住,扭斷蟹腳放在一旁,留待最後享受破殼推肉的快感,把蟹身湊近嘴邊大快朵頤地吮吸橙黃色的蟹膏,口感一流,只一抿便化開變成一道由純粹的、由鮮味構成的細流,這種鮮味由舌頭的味蕾傳達到四肢百骸,無怪乎由古到今所有饕客都對橫行介士愛不釋手又愛不釋口。
文人雅士的饕客更為蟹起了許多別名,可見中國為食之人對蟹的鍾愛,比如尖團、內黃侯、黃腸公子、倚望、蠣奴、蜋螘、博帶、筴舌蟲、螯大者名擁劍、螯赤者名執火……每個得名背後又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成千上百的別稱使得蟹本身具有了非同凡響的文化意義。
江南好蟹雅士發明了蟹八件,能夠優雅且乾淨利落地把蟹完整拆解出來,而我不懂風雅之事,只好用人類與生俱來的餐具——牙齒和手,完成食蟹大計。
食蟹結束後,我的指尖隱隱作痛。這是一場痛並快樂着的狂歡。
甘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