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之痛
日本的職人精神近年備受推崇,有別於時下年輕一代動輒就考慮轉工轉行的潮流,很多職人們一輩子只想做好一件事,或鑽研一項技藝,把它做好做精。技藝上的高超與一絲不苟,以及工作上的專注盡責,是不少人的學習榜樣。像高倉健在電影《鐵道員》中所飾演的鐵道站長乙松,一生痴迷於鐵道工作,堅守在將近荒廢的車站數十載,雖然工作並不複雜,卻總以服務附近的居民為己任,十分受人尊敬。
然而,撇開職人工作的好壞與否,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對技藝和工作的付出越多,能分給家人和朋友的陪伴,就相對較少了。乙松的妻子靜枝,好不容易才生下女兒雪子,雪子卻抵不過風寒,不幸夭折。當憂心忡忡的妻子抱着病危的女兒,坐上列車到醫院搶救,鐵道員乙松仍不忘自己的崗位,只能目送妻女隨列車遠去。而數年後,當妻子罹患重病,必須住院接受治療,乙松也只能把她送上列車,隔着車窗,和妻子道別。凝視乙松依依不捨的表情,非常了解他的妻子,選擇成全丈夫,做出吹哨子的手勢,督促他做作為鐵道員該做的事,別為私事而有所耽誤。乙松把哨子放進嘴裏,然後轉身離開,靜枝望着他遠去,眼神流露着失落。她很清楚,這一別可能是永別,內心最後一絲對他也許會棄工作於不顧、陪伴她最後一程的期待,也落空了。觀眾看見這令人心碎的眼神,乙松卻沒有看見,以清脆的哨子聲代替眼淚。鐵道員,不能在工作中流淚。
乙松對於作為鐵道員的自己,多少是感到驕傲的;但作為一個人,對於無法盡家庭之責,照顧與陪伴家人,心中必然留下一道難以彌合的傷疤、痛徹心扉的遺憾。當我們讚嘆職人的敬業精神,卻未必意會到,職人作為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不得不面對的內心掙扎。
古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