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鴻傳》四部曲
如果說黃飛鴻電影得以橫空出世,是導演胡鵬跟報人張作康、編劇吳一嘯、技擊小說作者朱愚齋、粵語片演員和一眾黃飛鴻門人的合作成果,“姍姍來遲”的新加坡片商溫伯陵,無疑是這次世紀性合作的最後一塊關鍵拼圖。當時各電影公司的老闆都不知道黃飛鴻是誰,無人敢貿然投資,只有溫伯陵具有這種膽識和遠見。他建議把故事集中在一個門徒身上,既可節省成本,也容易找到適當人選。胡鵬隨即找來《拳頭世界》(一九四八年)的主角曹達華飾演徒弟梁寬,又邀得對長拳短打、刀槍劍戟有頗深造詣的詠春派好手石堅,來飾演武林前輩花槍白頭甫,由這位演技派來跟關德興作終極對決,力求一新觀眾耳目。
《黃飛鴻傳上集之鞭風滅燭》(一九四九年)和《黃飛鴻傳下集之火燒霸王莊》(一九四九年)先後出招,一反以往武俠片如方世玉電影或首兩集《七劍十三俠》(一九四九年)的公式化舞台對打,並將南派真功夫搬上銀幕,廣告還以“只看本片一次,勝食夜粥十年”作招徠。胡鵬雖然從書本上涉獵過國術,畢竟是門外漢,所以他最擔心武打場面的組織與安排,幸得黃飛鴻的再傳弟子梁永亨擔任武術總顧問,由他悉心策劃,加上關德興和石堅精益求精,攻守進退都依照武術的招式去發揮,可謂牡丹綠葉,相得益彰。上集黃飛鴻向拜師學藝的梁寬詳述了洪拳的源流和內涵,又有門人演練洪拳的重要套路如鐵線拳①和八卦棍②;而本身有洪拳根底的關德興,則在下集首次使出無影腳③。
這兩集主要聚焦“嶺南黃飛鴻”的名堂與底蘊,有幾場戲是特別介紹南方固有的國術,胡鵬知道由一般演員去表演,必然不倫不類。為求逼真,他透過朱愚齋的人脈,情商多位在香港設館授徒,或懸壺濟世的黃飛鴻再傳弟子客串演出,包括陳漢宗、潘季一、阮榮貴、胡鵬興、何思傑、胡雲飛,諸位國術名家破天荒粉墨登場,棍影拳風,各顯身手,令影片生色不少。這種讓門人躍進銀幕扮演同門前輩的“擬古”形式與“寫實”路向,開闢了武俠片“虛實一體”的嶄新篇章。如此新題材、新風格、新內涵、新刺激,引來全城哄動,連武術界人士都熱烈捧場,不只成就了影壇盛事,更創下了該年度粵語片最賣座紀錄。片商雄心萬丈,馬上開拍《黃飛鴻傳第三集:血戰流花橋》(一九五〇年)和《黃飛鴻傳第四集:梁寬歸天》(一九五〇年),並在原有陣容裡加入“歌壇笑匠”廖志偉,客串蘇乞兒一角,且由八名黃飛鴻再傳弟子率領黃氏第三、第四代弟子二百餘人參與演出。
胡鵬表示,首兩集所展示的功夫,乃各位名拳師的絕學,對於醉心國術的觀眾,極具參考和學習的價值。不少在港九各派武館投師學藝者,為了深入研究而多次入場觀摩。胡鵬有見及此,決定在第三、四集再介紹“珠江流域派”的八種罕見的名家武術,計有子母刀、斷魂槍、蛇形手、虎尾腳、撩陰手、黑虎爪、鶴玩沙、飛虎鞭。其中子母刀法是由黃飛鴻的繼室莫桂蘭破例親自表演;這套絕學,出手有如十字,又如二字,連消帶打,出神入化,據說是黃飛鴻的家傳刀法。④總而言之,《黃飛鴻傳》四部曲首創的“真軍演出”和硬橋硬馬的武打風格,既令人眼界大開,亦使隱伏民間的嶺南拳師升格為家喻戶曉的一代宗師。
(粵藝武俠片的前世今生 · 十五)
註釋:
① 梁寬入門後,即由“專人”教他短手木拳、內膀剛橋、內膀柔橋、剛柔兩道。
② 包括標龍槍、中平槍、鎖喉槍、左棍、四象、太極等。
③ 其實洪拳並沒有無影腳,此乃穿心腿。
④ 胡鵬:《我與黃飛鴻:五十年電影導演生涯回憶錄》,一九九五年,第二十七頁至第二十九頁。
令狐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