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蜀道九折坂
《幼學瓊林》說:“七里灘是嚴光樂地;九折坂乃王陽畏途。”未說“七里灘”之前,且先欣賞鮮于必仁的一闋《寨兒令》:
漢子陵,晉淵明,二人到今香汗青。釣叟誰稱,農父誰名,去就一般輕。五柳莊月朗風清,七里灘浪穩潮平。折腰時心已愧,伸腰處夢先驚。聽!千萬古聖賢評。
曲是寫兩個人的故事:漢代的嚴子陵和晉朝的陶淵明,故事發生的地點分別是“五柳莊”和“七里灘”,湊巧的是一個折腰,一個伸腰。陶淵明宅邊有五柳樹,故曰“五柳莊”,他躬耕於此而為農夫(父),他愧為五斗米而折腰;而嚴子陵(光)自幼與劉秀為玩伴,及劉秀即位為漢武帝,四處打聽他的下落,終於把他召入宮中,二人共宿一榻,睡夢中嚴光伸腰,一腳踏在漢武帝的腹部。今時不同往日,他膽戰心驚。自忖伴君如伴虎,於是悄悄走了,逃到富春山七里灘垂釣。這就是《幼》書說的“七里灘嚴光樂地”。七里灘亦即七里瀨、富春渚。在今浙江桐廬縣陵山西,長七里。兩山夾峙,東陽江流其間,水流湍急。
九折坂即九折阪,在今四川滎經縣西邛崍山。山路險阻而回曲,須九折乃得上,故名。相傳漢朝王陽為益州刺史,路過此地,怕出意外,託病辭官。後王尊為刺史,過此,問人知是王陽停留的地方,滿不在乎地策馬加鞭前進,後人在此地建叱馭橋。事見《漢書》。九折坂一詞後為詩文中比喻曲折、變化多。明童冀《尚絅齋集 · 次李存客居感時韻》詩之一云:“人情蜀道九折坂,世事黃臺三摘瓜。”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