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D08版:學生報 上一版3  
      本版標題導航
飛能便度與《遠遊記》
永遠光潔如新的荷葉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2025年2月20日星期四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10月17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飛能便度與《遠遊記》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田一言


費爾南 · 門德斯 · 平托畫像 (網絡圖片)


氹仔飛能便度街 (圖片來源:澳門日報)


《遠遊記》中譯本封面 (圖片來源:文化局網站)

    飛能便度與《遠遊記》

    澳門三盞燈區和氹仔舊城區各有一條飛能便度街(Rua de Fernão Mendes Pinto),初見此街名,不解其意,推測大概是外國人名。其實“飛能便度”是指費爾南 · 門德斯 · 平托(一五〇九年——一五八三年),他是葡萄牙航海家,同時也是葡國歷史上知名的冒險家和遊記作家,更是較早抵達澳門的葡人之一。

    平托創作的《遠遊記》(Peregrinação,又譯《東方行紀》)擁有不低於賈梅士的《葡國魂》(Os Lusíadas)和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的重要地位,堪稱伊比利亞文學中的瑰寶。

    《遠遊記》是一部記述葡萄牙海外大發現時期的遊記性作品,作者平托於一五三七年從印度洋出發,其足跡遍及中國、日本、印度、蒙古、種子島、馬六甲、荷姆茲、蘇門答臘等地,歷經二十一年後返回里斯本。此書之手稿成於一五七六年,一六一四年首次以葡文在里斯本出版。此後,據不完全統計,本書各種語言的全譯本和摘譯本共有一百七十多種。

    作為一部記述作者在東方離奇經歷的作品,《遠遊記》的命運與《馬可波羅遊記》類似,自問世以來便不斷遭受質疑,坊間更將作者戲稱為“撒謊的費爾南”。隨着中、葡兩國歷史學者更科學、深入地研究此書,特別是其中部分內容得到了中文史料的佐證,《遠遊記》逐漸開始成為學者治史的資料來源。如書中關於托梅 · 皮雷斯使團(葡國派往中國的第一個使團)、寧波雙嶼(Liampó)及漳州浯嶼(Chincheo)葡人居留地之記載,以及關於澳門起源之敘述已為部分史家所採信。因此,本書雖不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史書,但對明代中外交通史、葡萄牙人入華史,乃至明史研究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史料價值。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田一言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