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12版:澳門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粵劇曲藝展文化精華
福隆步行區
小城雙慶節目繽紛
十月初五街
路環舊城區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10月15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粵劇曲藝展文化精華

子 凡


粵劇中的八音演奏難得一見


《太平大戲院曲詞特刊》 已成歷史


《大雜會》刊載粵劇表 演鑼鼓喧天一幕


世紀粵謳


刊物《新拆字眼》妙語連珠


早期提綱戲並無完整劇本


團體逢天后誕必在媽閣廟 外搭棚演戲


吳倩雯

    粵劇曲藝展文化精華

    由特區政府文化局聯同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東省古籍保護中心)聯合主辦的“紙上留聲——粵劇粵曲文化展”,即日起至十一月十二日在澳門、氹仔和路環三個主題圖書館內,展出系列粵澳兩地粵劇粵曲文化的文獻資料,以饗廣大居民尤其粵劇粵曲愛好者。之所以推出這次主題展,為了推動落實“閱讀之城”建設,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文化資源分享,加強粵澳兩地圖書館閱讀推廣合作交流。

    粵澳兩地資源共享

    展覽分為十六個章節,圖文並茂地介紹粵劇的發展沿革、曲譜、唱本與戲文及其製作方式,昔日的粵劇紅伶,甚至是相關產生的廣告、雜誌報刊等,現於何東圖書館、氹圖書館及石排灣圖書館三館展出,公諸同好。憑藉粵澳兩地的文化展覽,達至資源共享,讓居民和旅客對粵劇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展期內,於本月廿一日下午三時在何東圖書館,本月廿九日上午十時在下環圖書館(親子班),分別舉辦“粵韻留聲 · 繪畫留影”工作坊,屆時由資深導師傳授粵劇身段及團扇繪畫知識等,參加者更可親身感受此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魅力和藝術氣息。

    據介紹,粵劇是以粵語演唱的傳統戲曲劇種,廣泛流行於廣東、廣西、香港、澳門等粵方言地區,具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它早於二○○六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至二○○九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並於二○一九年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粵劇粵曲承載着獨特的時代記憶及地方文化,蘊含着豐富的歷史和藝術價值。至今,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華人地區都有深遠的影響。

    文獻資料涵蓋面廣

    自粵劇被列入“非遺”以來,文化局一直致力於粵劇在澳門的保護和傳承。除長期支持本地粵劇粵曲團體開展活動和演出外,還參與粵港澳三地合作的“粵劇新星匯演”及“粵劇群星匯演”活動,並通過轄下的澳門演藝學院開辦“兒童、青少年粵劇表演基礎課程”,全方位培養粵劇藝術的接班人。為了讓更多居民和旅客了解粵劇藝術,歷年來積極舉辦不同形式的展覽,旨在讓粵劇更好地走進社區之中。

    主辦方認為,這項展覽份量十足,內容豐富,全面向公眾尤其年輕一輩展示粵澳兩地的粵劇文獻資料,涵蓋面甚廣,藉實物鋪展開關於粵劇的源流、澳門粵劇發展,以至粵劇的劇本、曲譜、唱本和黑膠唱片等。其中的劇目內容亦包含傳統的歷史故事、地方掌故乃至名伶大班的趣聞軼事等,十分珍貴,有助引領觀眾展開一段知性與趣味兼備的粵劇文化之旅。

    這次展覽,亦是雙方繼此前合辦“舊報新聞——清末民初畫報中的粵港澳”、“嶺海攬珍——粵澳珍貴古籍特展”之後,再次整合各自豐富的館藏資源與學術資源而合辦的專題展,可讓廣大居民深入了解粵劇粵曲歷史和文化,感受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助力傳承和發揚。

    促進各地藝文交流

    展覽主題為“紙上留聲”,即在紙上把歌樂聲留住。可以預見,粵劇不僅是一門傳統的表演藝術,更蘊含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而由其衍生出的劇目,更涵蓋中華民族的倫理道德、歷史文化和風俗習慣等。當今無論在節慶活動、藝術教育或祭祀祈福等場合,都會有粵劇演出的蹤影,這對促進各地區文化與藝術的交流,起到積極的作用。

    宏觀而言,植根於普羅大眾日常生活之中的粵劇,是人類的重要文化遺產,與生活息息相關,底氣十足。坊間希望,這次展覽能讓文獻和文字真的活起來,從而喚起知音人腦海中的記憶或想像,在觀賞唱本戲文之時,能誦之、唱之,還文字聲音之本色,使之自由翱翔,繞樑不止三日。

    澳門口述歷史協會副理事長吳倩雯,對兩地部門聯合舉辦這次粵劇粵曲文化展表示歡迎和支持。她認為,粵劇戲班供奉戲神,尤以華光先師為尊,澳門與粵劇長期有着悠久的歷史淵源,如新橋蓮溪廟供奉華光先師,在省港澳三地享有極尊崇的地位,很多粵劇名伶都會到此參拜祈福,華光誕亦已成為澳門蓮溪廟重要的信俗活動。目前,粵劇在澳門獲得較好的保護和傳承,同時是澳門、國家和聯合國三個層級的非遺項目,屬於珍貴的文化遺產。

    串連介紹文化場館

    吳倩雯稱,推廣粵劇不僅要有表演的觀賞和實踐,還要有歷史和理論的介紹,使人更全面地獲知其價值和意義。澳門在粵劇傳播過程中,有自己獨有的歷史際遇和文獻資料,如抗戰時期就有不少粵劇界人士避居澳門。此番由粵澳兩地部門共同提供文獻,推出圖文並茂的主題展覽,是共建人文灣區的高度體現。她衷心希望這次展覽能深入社區甚至校園,吸引更多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學生到場參觀,協助粵劇文化的推廣。該協會目前正考慮因應社會需要,有計劃開展關於澳門粵劇傳承方面的口述歷史研究,全面摸清粵劇在澳門的起源和發展過程,全力推動粵劇粵曲文化推廣工作。

    有街坊認為,粵澳文化部門於澳門及路氹區三個社區圖書館展出一系列粵劇粵曲文化珍貴,屬新的嘗試,在向全民推動傳統項目方面邁開關鍵的一大步。有關實物尤受老一輩居民特別是戲迷所關注,皆希望展出實物的同時,能串連介紹一些現存及已消失的本地粵劇粵曲文化活動場館,引領大眾追溯歷史,加深認識澳門這個神奇的地方。

    文、圖:子  凡

    (部分圖片由文化局提供)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