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B05版:要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袁隆平“超級稻”創世界紀錄
(社論)博雷利訪華雖遲但到
國鐵首三季投產新線千四公里
寧“永恆證言”喚歷史真相
浙十七歲租客殺房東被捕
捕蟹忙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10月15日 星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社論)博雷利訪華雖遲但到

博雷利訪華雖遲但到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兼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博雷利於十月十二日至十四日訪華,並舉行第十二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這是他擔任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以來首次訪問中國。

    有意思的是,博雷利最早原定今年四月中旬訪華,但因為新冠檢測呈陽性而推遲,後來又計劃七月展開行程,也在最後一刻被取消。這個一波三折的過程,也像中歐關係近一兩年來的起伏經歷。

    博雷利最終成行,對正處於相對低迷的中歐關係來說,無疑是一次坦誠溝通、增進了解、化解分歧以及加強合作的重要契機。從去年德國總理朔爾茨、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到今年的法國總統馬克龍、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中歐高層之間互動頻繁。博雷利此次訪華其實是中歐一系列對話的延續,作為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完全應該來華,甚至早就應該來華了。

    對於博雷利訪華的主要目的,外界有諸多推測,也十分關注。一段時間以來,“去風險”已經成為歐盟對華經貿關係中的首選戰略。歐盟對中國二十個等級的鋼鐵和不銹鋼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並設定了進口配額。近日,它又開啟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並計劃對中國鋼鐵企業展開同樣的調查……如此看來,歐盟的“去風險”政策不過是“脫鈎”的另一種說法。

    今年是中國和歐盟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二十周年,當前對於中歐雙方最重要的議程,便是預計於今年年內舉行的“中歐峰會”,雙方都希望看到領導人之間恢復線下面對面的互動。

    歐盟資料顯示,歐洲有百分之二十的進口來自中國,中國佔歐洲出口的百分之九;中歐貿易額每天達到廿三億歐元,二○二二年已達近八千五百億歐元……隨着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不斷變化,全世界遭遇一系列巨大挑戰,中國與歐盟的關係面臨更多艱難險阻。然而,作為密切的經濟夥伴和國際舞台上的重要參與者,雙方都清楚地意識到需要發展穩定的關係。

    然而,歐盟內部有廿四個國家是北約成員國,在安全上對美國依賴性很高;歐盟一體化又並非完全的一體化,而是取決於各成員國的主權讓渡程度,使歐洲在實際上難以真正完全脫離中美博弈的角度看待中國。“所謂‘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正成為包括歐盟在內的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面臨的矛盾與悖論。”

    “去風險”背後是零和博弈思維,中方一再對此表示反對。在全球化時代,“去風險”只會招致更多風險,損人不利己。很顯然,歐盟需要更加客觀、公正地看待中國的發展以及中歐合作。中國經濟韌性十足,歐盟經濟持續低迷,雙方應當合作共贏,“去風險”只會導致兩敗俱傷。中國與歐洲之間,互通有無,各自得利,這才是全球化的最大利益。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