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最低工資機制護航經濟
行政會完成討論修改《僱員的最低工資》法律草案,建議調升僱員最低工資金額,包括月薪上調至七千○七十二元,時薪上調至卅四元等,預料逾二萬一千名僱員受惠,建議明年元旦實施。調整幅度孰高孰低,勞資雙方各有解讀,而改善在職貧窮問題,讓打工仔過有尊嚴的生活,才是社會關注要點。
過去三年疫情肆虐,對基層生計打擊尤其嚴重。隨著全球邁向高通脹,各項民生必需品加價浪潮撲面而來。收取最低工資生活的基層勞工,日常開支已減無可減,一分一毫都要精打細算。若最低工資加幅追不上通脹,實質生活水平倒退,連基本的食物、電費開支都要發愁。
今年五月,香港已將法定最低工資調升至每小時四十元。單以物價相比,澳門不比香港低,如今時薪亦只調升兩元至卅四元,月薪每月調升了四百多元,打工仔只能說是“聊勝於無”。
最低工資法於二○年十一月生效,法律規定“兩年一檢”。按照推算,本應在去年完成首次檢討,卻拖沓近大半年,至今年七月才提出調整建議。社會批評有關機制形同虛設,亦有不少意見認為檢討需時較長,仍有完善空間。有團體於六至七月就完善《勞動關係法》展開問卷調查,逾千六名受訪者中,近七成人認為要明確規定最低工資金額的檢討方式。
參考發達經濟體,普遍將最低工資標準定於收入中位數六成,受惠人數保持在一成左右。此舉能免卻收集分析數據等繁複程序和爭議,令最低工資增幅高於通脹,增加基層勞工投入就業市場的誘因,紓緩基層職位長期人手不足。基層家庭收入增加,自然有助刺激消費,中小企同樣受惠,值得本澳借鏡。
科學制訂最低工資金額,勞資雙贏,有利本澳社會和諧。現行最低工資檢討機制,勞資拉鋸成常態,政府宜扮演更積極角色,盡快研究完善,並進一步優化程序,讓法律保障更好配合經濟社會發展,令最低工資發揮保障打工仔應有的作用。
夏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