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top top
第A04版:澳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標題導航
怡和房屋與鴉片戰爭
澳街道名勝篆刻展宣傳小城
徐圭遜書法捐贈澳大弘傳統
篆刻藝術講好澳門故事
體育界未交年報法人名單公佈
荔枝碗接駁巴周六日暫停
     [ 設為首頁 ] | | [ 返回主頁 ] |
今日日期:     版面導航
當前報紙日期:
2023 10月13日 星期
 
下一篇4  
  放大 縮小 默认        

怡和房屋與鴉片戰爭



怡和房屋前身是該洋行大班的度假別墅


怡和洋行撤出澳門後,別墅成為利瑪竇學校的校舍。


位於西灣街的怡和房屋被列入文物名錄


利瑪竇學校曾經搬遷


    怡和房屋與鴉片戰爭

    位於西灣街的黃色獨立洋房,許多人以為僅是利瑪竇學校的舊校舍,其實更早以前是怡和洋行大班的度假別墅,故被稱為怡和房屋。

    說起怡和洋行,多會聯想到禍國深遠的鴉片戰爭。怡和洋行舊稱渣甸洋行,是昔日英國在遠東最大的財團,清朝及民國時期頻繁與中國貿易,與鴉片買賣有密切關係。

    清朝後期,不少英人因利益關係居於澳門,當時南灣大馬路是商業區域,英國東印度公司和其他洋行都在該區購置物業,現在燒灰爐公園附近的山頭,更是英資集中地,故又有“英吉列山”的俗稱。

    今日所見的怡和房屋原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高級職員宿舍,後來在清末光緒年間,英國東印度公司撤出澳門,怡和洋行收購該宿舍後拆建成別墅,當時大門旁邊有刻着怡和洋行徽號及名字的名牌。

    一九四九年,怡和洋行漸次撤出澳門,便將別墅送給澳門天主教教區。其後,教區撥出別墅一部分給利瑪竇學校辦學,至二○一○年因校務日隆,全校師生遷至新校舍。

    怡和房屋現時已被列入澳門文化局文物名錄,它與蓮峰廟一樣,能夠讓人從不同角度認識澳門與鴉片戰爭的關係,藉以鑒古知今,學史明智。

下一篇4